-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帛书行篇校注
一、 古佚书《五行》篇在本世纪末曾两次出土,一次是一九七三年十二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另一次是一九九三年十月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马王堆的帛书有两种发布的释文,一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注释、文物出版社一九七四年九月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壹)》之〈老子甲本卷後古佚书·一〉(简称七四本),一是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注释、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年三月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壹)》之〈老子甲本卷後古佚书·五行〉(简称八○本或帛本)。本书以“八○本”作底本,与荆门市博物馆编释、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五月出版之《郭店楚墓竹简·五行》(简称竹本)互校;原件影印件及释文两种,见前。
二、 依拙著《帛书五行篇研究》(齐鲁书社一九八○年七月第一版、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二版)旧例,解全文为28章,分别《经》《说》,标列序号,如【经10】【说28】等;更移《说》就《经》,以清眉目;《说》文牒《经》文句,以『』号表示。
三、 凡竹本不同於帛本处,以()号标明;帛本具有而竹本所无者,加〔〕号示异;竹本独有帛本所无、或帛本汗漫缺失而见于竹本者,以〖〗号列出。
四、 帛本已标明之通假字及增删字,迳作释文,不再迂回;其偶存之技术性错误,改正後加注说明。本书对帛本释文所加之校补,以〈〉号区别,所作之校改,则缀以号,所除之衍误,字外加□。
【经1】〖五行〗(1):仁形於内,谓之德之行(2);不形於内,谓之行(3)。
智(义)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4)。
义(礼)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
礼(智)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
圣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德之〗(5)行。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6),谓之善。善、人道也(7);德、天道也。
【注】(1)行,heng二声,读如珩。五行(wu heng)为“仁义礼智圣”,与金木水火土之五行(wu xing)有别。仁义礼智圣之改为仁义礼智信,及其与金木水火土的配搭,是西汉时事;五行(wu heng)亦以避文帝刘恒讳而改称五常。
(2) 内,心中。形,成形。仁,在此被认为是一种无形的或形而上的天道;经人领悟而成形於人心,是为“德之行(heng)”或一种德行(heng)。下四句同此。又,【经28】即最末一章之【说】文谓,仁形於内之形为“悦”,义形於内之形为“畏”,礼形於内之形为“恭”。
(3) 不形於内谓之行,谓若未经领悟而未能成形於心,只是体现於行动,则叫做“行(xing)”。
(4) 帛本以“仁智义礼圣”为序,竹本作“仁义礼智圣”。查《管子·水地》九德为“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荀子·法行》七德为“仁知义行勇情辞”,《礼记·聘义》十德为“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皆以“仁、知、义”相连;而竹本《五行》篇的具体论述次序则为“仁义礼智”,《孟子》说四端亦为“仁义礼智”,郭店楚简他篇亦多“仁义”并称。由此似可推知竹本【经1】次序在先,帛本次序受到後来习惯影响。
(5) 帛本无“德之”二字。当依竹本补。盖“圣”乃一种德行(heng),不是善行(xing);只能形於内,不能“不形於内”。纵或有众不能形圣德於内,亦无损其为“德之行”;故曰“不形於内,谓之德之行”。
(6) 四行(si xing),即上列的不形於内的仁义礼智四者。
(7) 仁义礼智四行为人道。参见《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智也:仁义礼智,人道具矣。”
【经2】君子无(亡)中心之忧则无(亡)中心之智(1),无(亡)中心之智则无(亡)中心之悦(2),无(亡)中心之悦则不安(3),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亡)德(4)。
〔君子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5),无中心之圣则无中心之悦,无中心之悦则不安,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6)〕
【注】(1)忧,非五行之一亦非四行之一,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五行四行的前提条件。《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智者,恒存乎×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皆有以忧为智前提,无忧则无智之意。
(2) 中心之悦,指形於内的仁。参见【说28】说悦。
(3) 安,心安理得。【说13】曰:“安也者,言与其体偕安也。”与其体,当指心与其体。
(4) 德始於忧,成於乐。
(5) 《孟子·离娄下》:“舜、人也 ,我、亦人也。舜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後世,我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可视为“无中心之忧则无中心之圣”之一解。又,与帛书《五行》同卷之古佚书《德圣》篇有“知人道曰智,知天道曰圣”句,可知本章谈“中心之智”“中心之圣”,乃分论人道天道,总括上章之“四行”“五行”者。
(6) 竹本缺此节五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