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之道.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快乐教育”之道

“快乐教育”之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不再高高兴兴地唱着“太阳当空照/我要上学校”的儿歌去上学了,而是愁眉苦脸地对着学校戏谑地唱起“背起炸药包/我要炸学校”?学生和学校,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天敌?在德国著名漫画家雅诺什那本叫做《雨汽车》的童书里,主人公小奥古斯特最后把大吊车开到学校,把学校的房子吊了起来,然后把学校藏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这样所有的学生就都不用上学了。而在堪称教育经典的《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也是在经历了对学校的种种失望之后才最终找到“巴学园”这所真正的快乐学校的。   学生和学校,难道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为什么孩子们要逃离学校?究竟是孩子病了还是学校出了问题?   “真正的学校,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者联系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给出了答案:学生反感的不是学校,而是存在于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那堵“墙”,是不理解儿童、不尊重儿童、违背教育规律的束缚和管教。无论中外,儿童向往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快乐学校”。   造一所快乐学校,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这可能是全世界所有教育理想的共同指向。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我和大部分初当教师的人一样,充满期待,觉得我的学生都应该健康而阳光,我只要努力教好课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我抓紧一切时间钻研教材,一段时间后在教学上确实有所提高,也开始有机会做一些公开课了,但我发现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上课不是玩东西就是发呆,作业也经常不按时完成,我很恼火,不知道怎么办。“学生是不能自发成长的,我们做老师的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这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可大呢。”老校长的一番话使我反思:我认为把知识教给学生,他们就应该愉快地接受,我小时候是不是像自己现在期待学生的那样是个“完美”的、不需要老师操心的孩子呢?这么想着,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于忽视了他们是孩子,是谁跟谁都不同的、有着丰富个性的生命,他们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是很自然的事情,老师的职责不就是帮助他们成长吗?而我总是管学生、批评学生、单纯地抓学习,学生就总处于被动的甚至压抑的状态,他们怎么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心里的结打开了,我不再责备学生一无是处,而是走近他们,从最细微的地方关心他们:走过学生的课桌看到谁的文具没有摆好,顺手帮他整理一下;看到谁的指甲长了,就一边跟他聊天一边给他剪一剪;改作业时写上一句鼓励的话;上课时对胆怯的孩子送去关注的眼神……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学习时很集中,玩起来很开心,越来越接近我所期盼的阳光儿童了。   每一位年轻教师几乎都会经历现实与梦想的碰撞,二者的“硬度”决定了他们对待自己职业生涯的态度。张忠萍的幸运在于,她搭上了“快乐教育”这艘大船,在体验和理解快乐教育过程中,深化着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记得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孩子,有了理解才会有尊重,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使孩子健康地发展和成长。这看似顺理成章的逻辑却常常在生活中发生悖谬,原因是大人们的健忘。时刻提醒教师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成为一师附小“寻找快乐”之路上的重要一课。   曾经有个学生因为馋肉而趁同学不在时翻弄同学的饭菜,把菜里的肉挑到自己碗里。一开始他不肯承认,只是抱怨学校的饭不好吃,分饭的同学偏向女同学等等。面对学生这种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的行为,老师最常见的反应可能是劈头盖脸一通批评,但“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已经成为我的思维方式,因而那位当事的教师并没有简单生硬地批评学生,而我通过耐心细致的了解、亲切理智的教育,将这件不宜公开的事悄悄解决了,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学会自制和自律。   记得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像一句魔咒,让“快乐”在这所学校不断“生长”。   理解快乐   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但不可否认,真正的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一师附小将这种情感体验内化为学生发展的动力,让快乐在学生心中生根。   课堂无疑是学校的重要场所,怎样使学生在这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与老师心灵碰撞互相启迪的乐趣。我这样理解课堂中的快乐:“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是一师附小快乐教育体系的要素之一,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乐’中,即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善学之乐。”   如果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快学习的情感动力,教师善教之“乐”则显示了一种智慧。在对如何“教”的探讨中,总结快乐教育的施教策略,包括引入学境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激励创新策略。但现实情况是,老师的力气下到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百分之百的乐学,既然强调“乐”,就必须得调动起学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