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闽宁镇新兴菌菇产业基地的研究.doc

打造闽宁镇新兴菌菇产业基地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造闽宁镇新兴菌菇产业基地的研究

大学生创新课题《打造闽宁镇新兴菌菇产业基地的研究》 结题论文报告 [摘要] 闽宁镇,地处半干旱荒漠地带,土壤质量不好,移民群众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线上,致富的渴望特别强烈。但由于人多地少,用水量大,遇到干旱,灌溉就成了麻烦,在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一旦遇上旱灾,粮食减产,收入水平大大降低,生活保障就成了最大问题。为了打造永宁县闽宁镇新型菌菇产业,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运用蘑菇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繁荣。缩小城乡差距,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实现菌菇增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民族团结,尽我最大的努力,通过蘑菇技术的试验和推广,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我应做的贡献。永宁县闽宁镇是一个回汉相融的移民吊庄区,所以促进民族团结很重要。加快脱贫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移民吊庄地区跨跃式发展. 近年来,各村根据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总结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以产业为载体,菌菇科技推广组织、示范基地、农户相联结的推广模式,促进了菌菇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镇各村点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信息网络,为菌菇科技和市场信息的发布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通道,为推进特色菌菇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闽宁镇结合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5亩,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这一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实现了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大发展。进行市场调,得出了三点令人鼓舞的结论:一是全国食用菌需求持续旺盛;二是自然条件适宜食用菌栽培;三是劳动力充裕,有利于发展这一产业。确立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思路,决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富民工程做大做强。1蘑菇产业能够带动一大批菇农脱贫经对项目实施地农户的普遍调查统计,新种植户一个占地105平方米、栽培面积220平方米的标准栽培棚,第一年包括建棚在内的平均总投资约为3200元,当年大部分菇农收入可达3000—6000元,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管理好的还可收入1000—2000元,一个棚可连续使用5年,第二年投入只要500—1000元,可创产值3000—8000元,可收入2500—7000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6—8。如闽宁今年老菇农一个栽面积220平方米的棚平均投入为500元左右,到目前为止平均收入为2500元左右,有很大一部分收入达到4000—6000元,明年春季还可收入一部分。如木兰村的马建国栽培面积320平方米,投资750元,已收入6400元;武河村的马德林,栽培396平方米,投入1000元,已收入8000元。显著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起了农民种菇积极性,现闽宁开发区的双沟村、玉营村、木兰村等村有200多户农民要求在明年种菇,作好了年种菇的前期准备工作。2.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菌草技术扶贫项目的实施据统计每个菇棚解决2个劳力的就业,过去农民到外地打工,又苦又累,工资低,且经常拿不到工资,农民种菇后,不再到外地打工,收入也有保障了。农民感慨地说:种菇即使再累也比到外地打工好。同时,为菌草生产服务的原辅材料供应、制种、产品销售等,也为农民提供了临时就业,为有关部门和商贩提供了商机。菌草生产带动了社会一些其他产业的发展。3.培养了一支菌草技术队伍和产品销售队伍为实施好菌草技术扶贫项目,培养当地技术骨干和菇农,培育产品销售队伍,今年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为闽宁镇培训了9名菌草技术管理骨干,在项目实施县区共举办了40多期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和菇农20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当地技术员和菇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为促进产品销售,搞好流通,在闽宁,通过引导、指导当地商贩和菇农参与产品营销工作,调动和吸引了人从事产品的营销工作,保证了今年鲜菇产品不积压,产品畅销区内外,供不应求,也初步培育了一支产品销售队伍。说给农民听不如做给农民看。马翁英家中有5亩地,以往种小麦、土豆等仅够口粮,再外出打工挣点钱,全家年收入4000余元。1999年,园艺村村委提倡农民种双孢菇,可村民对蘑菇非常陌生,连蘑菇是如何长出来的都不知道,更别提种蘑菇了村民们望而却步。后来福建省脱贫办牵头,福建省农业大学派菌菇专家工作队驻扎该村,手把手地向山区移民传授蘑菇种植技术。经过工作人员的指导,马翁英与村里的十几位村民开始带头种菇,第一茬双孢菇长出来后,一进入市场就得到认可,银川市的一些商贩纷纷上门来签订单。去年马翁英仅种植蘑菇一项收入便达9000余元,这让他惊喜不已。今年马翁英在自家地里共建起了3座大棚,准备多种蘑菇多赚钱,他说,他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挣钱了菌草产业扶贫的形成和发展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福建农林大学菌草技术扶贫工作队队长黄国勇。黄国勇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 2000年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