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我所欲也聂
鱼我所欲也 舍生 取义 义重 于生 人皆 有之 义存于心 见利忘义 (失其本心) 论点 道理 结论 举例 (补充) 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 辩通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通德: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通向: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文言积累 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巩固练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⑨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 ,用熊掌比喻 ,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 。文中还把 和 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 更宝贵的东西,就是 ;也有比 更可怕的东西,即 。 生 生 生 义 舍生取义 死 义 死 不义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B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亚圣——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孟子主要思想 “仁政” 与“王道” 孟子提倡“仁政”,目的是为统治阶级筹划长治久安之策,但客观上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 “性善论”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每个国君都能行“仁政”,每个人也都能接受“仁政”这种理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十分注意民心向背,认为这是战争胜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儒家经典—《孟子》 传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7篇,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内容包括:孟子言行、政治学说、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文章巧于辩论,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和感染力。 南宋的理学家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告子上》 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