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大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总结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
1工程地质概述
宣峰岭隧道位于江西省袁州区湖田乡平田村易家坊组宣峰岭山体内,隧道全长2191.19m,隧道进出口的里程分别为:DK755+453.81、DK757.645。明暗分界里程分别为:DK755+468.81、 DK757+608,暗挖段全长为2139.19。其中III级围岩400m,IV级围岩1360米、V级围岩431.19米。
进口段丘坡基岩出露,出露基岩为震旦纪晚世老虎塘组(Z2Ih1)千枚岩,夹片岩,褐灰色、褐色、灰白色,表层为全~强风化,局部地表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4di+el)粉质粘土,厚0~3m.隧道进口段处于小型背斜的核部,岩体极为破碎,洞顶及洞壁易坍塌。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C1z梓山组地层含炭质成分,地质测绘和钻探中未见明显煤线,DK757+150~+320段右侧120m附近有2个五十年代找矿留下的废弃竖井,现已回填,井口标高约217m,井深约30m,推测井底标高约为187m。废弃竖井距离线路中线较远,且为竖直开挖,井底标高距线路路肩标高15~20m,并未水平向线路方向掘进,加之调查访问2个竖井在土层中开挖,因此废弃竖井对隧道无影响。鉴于该地层中含炭质成分,施工中应做好通风和瓦斯监测,防止存在有害气体对安全造成影响。
C1z梓山组地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含有灰岩成分,因为互成状,测绘及钻探揭示岩溶发育微弱,大规模岩溶水可能性不大,但物探EH-4显示该区域电阻较低,施工过程应做好防护。
隧道出口端位于第四系残坡积(Q4di+el)粉质粘土夹细角砾地层,褐黄色,厚8~10m。隧道洞身位于石炭纪早世(C1Z)千枚岩、粉砂岩夹灰岩底层中,全~弱风化。千枚岩,全~弱风化,全分化,褐黄色,风化后,岩体呈砂土状;强~弱风化,灰青色,岩体较完整;岩层产状;30°∠76°。物探EH-4反应,DK757+500~+610为低阻异常区,千枚岩夹灰岩地层,可能岩体破碎,岩溶发育。隧道出口位于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细角砾土地层中,洞顶及洞身易坍塌。
线路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谷地、河流及其阶地和冲海积平原的第四系冲洪积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层中;基岩裂隙水分布不均,主要赋存于低山丘陵区岩石的构造裂隙、层间裂隙以及风化裂隙中,在断层破碎带、侵入岩接触带、褶皱核部裂隙密集带及揉皱强烈发育带等储水构造中,水量较丰富;本线经过地区,震旦、寒武、奥陶、石炭、二叠、三叠等时代地层均含有碳酸盐岩,岩溶现象发育,白垩、第三系含钙岩层亦有溶蚀现象,岩溶水十分丰富。
箬村隧道位于新余市分宜县,为山岭隧道,属地山丘陵区,地面高程100~270m之间,相对高差约130m,自然坡度15~25o,地表植被发育,杂草灌木丛生。
隧道进口,丘陵缓坡,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Qel+dl)粉质黏土夹少量细角砾土,粉质黏土,褐黄色、棕红色,上部为硬塑,下部表层为可塑,细角砾含量不均,上部含量一般为10~20%,下部渐少,覆盖层厚17~22m。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夹炭质页岩地层。灰岩,深灰色、灰白色,弱风化,厚层状;炭质页岩,黑色,薄层状,遇水易软化。岩层产状:15°∠62°。隧道进口洞身位于第四系黏性土地层中,围岩强度低,难自稳,应避免雨季施工,同时加强洞顶支护措施。隧道进口基底成洞后,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成洞后应进行岩溶探查。
隧道洞身均位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夹炭质页岩地层中。灰岩,深灰色、灰白色,弱风化,厚层状,岩溶发育;炭质页岩,黑色,薄层状,遇水易软化。总体上,该隧道岩溶较发育,施工中易发生涌水、涌泥等突发灾害,应作好防护措施。隧道成洞后,应进行隧底隐伏岩溶探查。
隧道出口,丘陵缓坡,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Qel+dl)粉质黏土夹少量细角砾土,粉质黏土,褐黄色,上部为硬塑,靠近谷地渐变为可塑,细角砾含量不均,上部含量一般为20~30%,下部渐少,覆盖层厚11.3~16.7m。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夹炭质页岩地层。灰岩,深灰色、灰白色,弱风化,厚层状;炭质页岩,黑色,薄层状,遇水易软化。岩层产状:10°∠66°。隧道出口洞身位于第四系黏性土地层中,围岩强度低,难自稳,应避免雨季施工,同时加强洞顶支护措施。隧道进口基底成洞后,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成洞后应进行岩溶探查。
2主要施工工艺
2.1开挖工法
2.1.1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本标段Ⅳ级和Ⅴ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是以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为基本模式,分上、中、下三个台阶七个开挖面,各部位的开挖与支护沿隧道纵向错开,平行推进的施工方法。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示意图见图2.1.1-1。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1-2。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透视图见图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