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其中可免费阅读4页,需付费100金币后方可阅读剩余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4、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若愚文形上理的易世摘要若愚美籍裔的比文研究者中到中文理等著作不注於中西文的交流在跨言的域上建出普遍由中西者所同的世界性的文理然而在求文的通或特的同言符的承往往是比文最也受批之本文若愚的中文理文本中形上理先秦易的探究他如何由中所道文展出宇宙作家作品者的程西方流派行比以突在中西之後文的值美等同者若愚促成理的行在易的上融合老自然之道文心雕原道等概念天道至人心予文性的本但他仍循形式主的路重建中文系的同也遭受多疑若愚中文理形上理易彰化大文所士生一前言若愚本身具的素而以英行思考及作因此他的文化身份及其承的中
論劉若愚「文學形上理論」的易傳詮釋
盧世達*
摘要
劉若愚(James J. Y. Liu,1926-1986)為美籍華裔的比較文學研究學者,從《中國詩學》到《中國文學理論》等著作,無不專注於中西文學的對話與交流,並嘗試在「跨語言」的領域上,建構出普遍由中西讀者所認同的「世界性」的文學理論。
然而在尋求文學的通則或特質的同時,語言符號的承載與對譯,往往是比較文學最為艱鉅、也飽受批評之處。本文針對劉若愚的《中國文學理論》歸納「文學本論」中「形上理論」對先秦《易傳》的詮釋,探究他如何由中國所謂「道─聖─文」開展出「宇宙─作家─作品─讀者」的藝術過程,並與西方流派進行比較,以突顯在中西對話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