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学]8-神经系统生理
鱼类学 * * 背根和腹根在穿出椎骨之前相互合并,通出椎骨后即分为三支:第一支是背支,分布到身体背部的肌肉和皮肤上;第二支是腹支,分布身体腹部的肌肉和皮肤上,这两支都包含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第三支是内脏支,分布到肠胃和血管等内脏器官上,也包含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它参加到交感神经系统。鱼类背支、腹支及内脏支的感觉神经纤维均通过 背根进入脊髓,背支及腹支的运动神 经纤维通过腹根由脊髓发出,但内脏 支的运动神经纤维却来自背根及腹根。 鱼类偶鳍部位的脊神经或多或少 相互连合形成神经丛,分布到带骨及 偶鳍去的神经由其发出。 8、中枢抑制 8.1 突触后抑制定义产生机制 突触后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兴奋时,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在该抑制性递质作用下产生超级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他刺激的兴奋性降低,致使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受到抑制的现象。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发生突触后抑制是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 IPSP产生机制:因某种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Cl-1通道开放,引致Cl-1内流,从而使后膜发生超级化。 8、中枢抑制 8.2 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抑制:指兴奋性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受到另一抑制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作用,使其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减少,从而使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减小,以至不容易、甚至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呈现抑制效应。由于这种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过程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引起的,故称突触前抑制。 项目 突触前抑制 突触后抑制 突触类型 轴突-轴突式(至少3个神经元联系) 轴突-胞体或轴突-树突式 突触前神经元 兴奋性神经元(但事先受了一个抑制性神经元的影响) 抑制性神经元 释放递质 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释放抑制性递质 抑制部位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抑制机制 突触前膜去极化减弱(属于去极化抑制) 突触后膜超极化(属于超极化抑制) 突触后电位变化 产生的EPSP减小或不产生 产生IPSP 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性 不变 降低 潜伏期 较长 较短 持续时间 较长(200ms) 较短(10ms) 生理作用 调节传入神经元的活动,控制外周感觉信息的传入 调节传出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神经元活动,使得不同中枢间或同一中枢内神经元活动相互协调 延脑直接与脊髓相贯通,可看作是脑向后延伸或脊髓向前延伸的部分,故称为延脑或延髓。 第V到X对脑神经都发源于延脑,它既是运动中枢,又是感觉中枢。 延脑还是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和脊髓之间感觉或运动通路的联络转换站。 1、延脑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 主要机能:协调运动的中枢,对维持身体平衡起重要作用。 活泼、游泳力强的鱼类 (金枪鱼、鲨鱼、鲱和鳕等) 小脑都较发达。比较迟钝、游泳力弱的鱼类 (海马、鮟鱇和蝶鱼) 等的小脑都很小。 切除小脑可使鱼类运动失调。 2、小脑 3、中脑 由腹面的基部(或称被盖)及背面的顶盖两部分组成。顶盖分为两个半球,称为视叶。中脑内的空腔称中脑腔,它与第三、第四脑室相通。 中脑是鱼类最高视觉中枢所在。中脑有通向延脑的神经纤维,它对鱼体的运动和平衡有调节作用。 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常被中脑所遮盖,由上丘脑、丘脑和下丘脑三部分组成。 间脑为嗅觉、味觉和其他类型的冠绝兴奋地调节中枢。 4、间脑 5、端脑 端脑:嗅脑、大脑 嗅脑: 软骨鱼类:嗅球、嗅束、嗅叶 硬骨鱼类:嗅球及嗅束或仅为嗅叶 大脑:分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背壁无神经组织,腹壁上有许多神经细胞集中而形成纹状体 (真正脑组织所在)。 大脑半球内各有一脑腔,称为侧脑室。 功能:嗅觉中枢 三、外周神经系统机能 外周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和神经节所组成,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作用:传导感觉冲动到中枢神经或由中枢向外周传导运动冲动。中枢神经即通过外周神经与皮肤、肌肉、内脏器官相连接。 由脑部发出。 感觉神经:嗅神经(I)、视神经(II)及听神经(Ⅷ); 运动神经: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及外展神经(Ⅵ); 混合神经:三叉神经(Ⅴ)、面神经(Ⅶ)、舌咽神经(Ⅸ)及迷走神经(Ⅹ)。 (一) 脑神经 细胞本体在嗅粘膜上,由联系嗅觉细胞的神经纤维达到嗅脑上。 机能:专司嗅觉,为纯感觉性神经。 1.嗅神经 2.视神经 分布于眼球的视网膜上,神经纤维穿过眼球的数层外衣连到间脑腹面,神经的末端达到中脑。为纯感觉性神经。 视神经在间脑前方形成交叉,左侧的视神经联系到间脑的右侧,而右侧的视神经联系到间脑的左侧,称这为视交叉。 3.动眼神经 由中脑腹面发出,分布到眼球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与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一起共同支配眼球的运动。 运动性神经 4.滑车神经 由中脑后背缘发出,分布到眼球的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