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0大讲古佬.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10大讲古佬

粤语说书简介+广东10大讲古佬+新生代粤语「讲古佬」-梁子刚 本文来自:绿城社区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上次讲到..... 粤语说书俗称「讲古」。粤语说书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民间说书,古已有之,清代以前,广州地区的说书多是民间工余饭后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活动。明朝末年,江苏泰州说书大师柳敬亭(1587~1679)出任抗清将领左良玉的幕客,在随军南征时把说书艺术传来广东,此后,广州出现职业说书艺人,并尊柳敬亭为祖师。  说书是个体讲演,艺人只凭一把折扇和一块醒木做道具。广州说书的艺术特点是以表(第三者旁述)为主,讲究语言的韵律性和节奏感,大量运用本地的民间成语、谚语、谶语、俗语和大众化的生活语言,以及借鉴戏曲中的一些表演技巧,对书目进行加工润饰。早期的说书艺人,多在寺庙门口对香客讲演「劝世文」,后来艺人自搭简陋的「讲古寮」或在街头「开街档」,有些则在中下等茶楼设点。 建国后,广州文化公园及一些文化宫、俱乐部多有开设固定说书台。广州的电台历来设有说书栏目。除邀请说书艺人开讲外,也邀请著名话剧演员和新文艺工作者播讲古典和现代题材书目。 上一排,岭南地区10多位「讲古」大师首次齐聚南海,为如何振兴岭南「讲古」艺术把脉。不仅广东著名的「讲古」大师林兆明、缪燕飞、颜志图等到场,80多岁高龄的「讲古」前辈李我先生也专程从香港赶来。他们一致认为:好剧本难寻、报酬低、后继无人等是岭南「讲古」艺术面临的困扰。老一辈「讲古」大师表示要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积极培养扶植新人,同时也希望作家们多创作适合「讲古」的长篇小说,让岭南「讲古」艺术发扬光大。   剧本难寻成困扰   粤语说书俗称「讲古」,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岭南地区的「讲古」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搬上电台,成为深受听众欢迎的节目。改革开放初期,著名话剧演员张悦楷、林兆明播讲的《三国演义》、《杨家将》、《西游记》等将电台「讲古」推向了顶峰,出现了万人空巷「听古仔」的盛况。但随着「讲古」大师们的去世和隐退,一些「讲古仔」的艺人转向其他方面发展,「讲古」艺术面临后继无人局面。   剧本难寻是困扰「讲古」人的一个大问题。著名「讲古」艺人霍沛流说,为了得到一部好作品,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去书店甚至街边的书摊上找。剧本的好坏关系到「讲古」的成功与否。好的剧本不但要有好的故事,更要让听众从中懂得关于正义、关于做人的道理。   「讲古」报酬太微薄   林兆明表示,「讲古」是一门非常不讨好的职业,很累,报酬却非常低廉。讲古很累主要是因为要把一部长篇小说改成粤语口语,案头工作很多,这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很费劲。   霍沛流也认为「讲古」的报酬非常微薄,以致年轻一辈的说书人都想方设法赚大钱去了——谁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苦活?著名说书艺人颜志图对此表示体谅:「学『讲古』需要很大的热情和毅力,收获的是掌声而不是钞票,因此怨不得他们,他们也要谋生。」   新人一个也没有   谈到「讲古」的将来,颜志图很担心,随着自己的老去,这门具有浓郁岭南风味的艺术将会失传,最后「讲古」和「听古」将成为人们记忆中一段模糊的「古」。   颜志图曾登广告招了10名学徒,不收任何费用。当他满腔热情地编写讲义,手把手地想把「绝活」传给他们时,徒弟们却安不下心来,在一年之内纷纷离他而去。「这20年来,『讲古』艺人越来越少,新人一个也没有。」颜志图很是伤感。 广东10大讲古佬 1、张悦楷(已故)—不容置疑,无论水平、艺德、作品种类涉猎之广,均列第一,《三国演义》、《水浒传》影响了广州几代人。 楷叔代表作还有7侠5义,颜志图代表作有少林英雄传(主要人物有白眉道人,至善禅师,冯道德等),中生代讲古佬 就梁锦辉和李伟英稍好点,但与张,林两位前辈比起来真是云泥之别,主要是他们本身的修养,学识,历炼,甚至到最基本的广州土话的掌握都远未达到水平。各位只要对比一下楷叔和梁锦辉讲的鹿鼎记就了解了。至于文工团粤语配音出身的吴克几乎忘记了广州话是怎么说的了,听他讲古就好像是听一个配音员将从煲冬瓜硬翻成广州话的台词读出来一样,毫无粤语生鬼,抵死的特色,老实说,我宁愿没古仔听都不愿听他的古。冼碧莹讲的梁凤仪的财经系列小说和马思聪蒙难记也可以。 2、李我讲古「包衰收尾」   八旬老翁李我现居香港,广州人可能遗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位乡亲,但地道「老广州」大抵会说如此一句歇后语:「李我讲古———包衰收尾!」   李我,上世纪40年代后叶广州首屈一指的电台说书人,他所讲说的故事,全部以悲剧告终,用粤方言概括,就是「包衰收尾」。为他所自创的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他的青少年时代,委实苦过黄连。   苦过黄连   李我本名李耀景,1922年出生于广州西关柳波涌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