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4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 第三节 真理 实践-认识-反映-能动反映论-认识运动-真理 参考书 人类理智论——洛克 人类理智研究——休谟 人类的知识——罗素 猜想与反驳——波普 实践论——毛泽东 灰箱:意识的结构和功能——程伟礼 问题 不可知论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绝对真理吗?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一、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来源于实践还是来源于外部世界? 既批判天才论,为何又承认有天才?(比纳、特尔门)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和解决新课题的经验材料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认识手段和其他物质条件 实践锻炼了人的认识能力,促使人的智力不断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使实践具有了自觉的能动性 (2)认识对实践进行可行性论证,可以避免实践不必要的挫折和浪费 (3)通过理论的预见推动实践向纵深发展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论 (1)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的对象不依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物质世界是认识内容的最终来源;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认识从可能性上说是能够正确反映对象的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认为认识是先于实践、先于经验而产生的 孔子的“生而知之”、孟子的“良知良能”、柏拉图的“回忆说”、康德的“时空、因果是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2)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 不可知论及其代表人物:不可知论是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怀疑人类的认识能力,认为世界的本质、本原是无法认识的一种哲学理论 皮浪、庄子、休谟、康德 唯心主义可知论对不可知论的批判 黑格尔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休谟和康德 能动反映论对不可知论的批驳——实践是批驳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 首先,只有实践才能使我们感性知觉的正确性受到确实可靠的检验 其次,实践可以创造出人工的认识手段,以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 第三,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能够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个别中认识普遍,从有限中认识无限 对这些(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 ——恩格斯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反映论,但其机械性、被动性、直观性使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有重大差别,具体体现在: (1)是否把反映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能动反映论: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 机械反映论:消极、直观、被动-洛克、狄德罗 (2)能否将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能动反映论:认识是一充满矛盾的运动过程 机械反映论: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凝固化 第二节? 认识过程的辩证运动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两次飞跃)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认 识运动总规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1)感性认识 是人通过感官对事物表明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特点:直接性、表面性 ( 2)理性认识 是人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 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是由认识的任务决定的。 (2)相互渗透 3、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1)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 实践中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的错误(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2)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在实践中容易导致经验主义的错误(洛克、贝克莱、休谟) 唯理论、经验论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关系 4、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十分丰富 合乎实际 (2)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处理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