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EM分布式水文模型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
1131601009 殷晓飞
摘要: 3
关键词: 3
1 水文模型及其分类 3
2 传统水文模型的发展 4
3 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现状 4
3.1 国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 4
3.2 我国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 5
4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 5
5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单元划分 6
5.1 基于网格的划分 6
5.2 基于山坡的划分 7
5.3 基于子流域的划分 7
6 基于DEM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结构与参数 7
6.1 模型的结构 7
6.2 模型参数 7
7问题及讨论 8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
1131601009 殷晓飞
摘要: 基于DEM 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数字化时代水文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论文首先介绍了水文模型,以及穿透水文模型,然后回顾了分布式水文模型10 年的发展历史,对国内外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评述。归纳出基于DEM 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主要特点。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中,水文单元的划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论文重点探讨了1 种基于DEM 常用的流域离散化方法。在模型结构方面,提出了一个典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框架,包括分布式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和河网汇流模型。在模型参数方面,提出了1 种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水文模型;DEM
随着“3S”技术的发展,水文模拟技术趋向于将水文模型(包括数学物理模型、概念性模型和系统理论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相结合,同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集成。而DEM 作为构成GIS的基础数据,通过它可以提取许多流域水文特征参数信息,如坡度、坡向、汇流网络、流域界线等。因此,基于DEM 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逐步成为现代水文模拟技术研究的热点,代表了水文模型的必威体育精装版发展方向。
1 水文模型及其分类
水文模型是水文科学中一个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对自然界中复杂水文现象的一种简化,是水文水资源研究的重要工具。水文模型以水文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降雨和径流在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快速分析、数值模拟、图像显示和实时预测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以及物理和化学特性。 水文模型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水文模型已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洪水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库设计与调度、道路规划、城市规划、面源污染评价、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人类活动的流域水文和生态过程响应等诸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当今的一些研究热点,如全球气候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生态环境蓄水量估算、水资源可再生性综合利用和评估等均需要水文模型。
严格来说,水文模型可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统计)模型两太类。但是在实际中,水文模型一般是指确定性模型。从反映水流运动物理规律的科学性和复杂程度而言,水文模型通常被分为三大类:系统模型(也即黑箱子模型)、概念性模型和物理模型。
从反映水流运动空间变化的能力而言,水文模型又可分为两类:集总式模型和分布式模型。而物理模型都是分布式模型。另外,介于集总式模型和分布式模型之间,还有一种所谓的“半分布式”水文模型,其典型代表是以地形为水文过程空间变异性基础的TOPMoDEL模型。在TOPMoDEL模型中,采用地貌指数ln(a/tanB)作为水文相似性指数,流域的地貌指数1n(a/tanB)概率分布曲线则反映水文过程在流域上的空间变异性。
按所研究的对象又可分为:水质模型和径流模型(包括地表径流模型、地下径流模型)。按所涉及的范围又可分为全球水文气象模型、流域(或地区)水文模型和单株植物的蒸散发模型等。按模型的功能又分为:描述型水文模型和预测型水文模型。
2 传统水文模型的发展
水文模型从定量上分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形成的全部过程,包括降水、蒸散发、截留和下渗;包括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的形成;也包括坡面调蓄和河网调蓄。在水早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有广泛应用。
水文模型的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开始把水文循环的整体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并在50年代后期提出了“水文模型”的概念,随即有ssARR模型(1958)和stanford模型(1959)等模型出现,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是水文模型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提出了一些比较著名的模型,如新安江模型、sacraIⅡento模型、Tank模型、HEc—l模型、scs模型、API连续演算水文模型等,80年代后期,水文模型的发展处于缓慢阶段,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这些传统水文模型具有以下特点和局限性:
(1)传统水文模型大多数是概念性模型。传统水文模型在许多环节上主要采用概念性元素的模拟或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