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毛概第四章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经济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它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思考题 1、什么是新民主义社会?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的99%,私营商业的82.2%。分别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也存在失误和偏差 其一,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其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其三,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政治领域的变化 阶级关系的变化 主要矛盾的变化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主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复杂 的事物发展 过程中,有 许多的矛盾 存在,其中 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 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 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 存在和发展。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952年国庆节,首都人民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的游行。 毛泽东两次修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 工 业 化 三大改造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已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