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悲剧“好了歌”泪溅“红楼”何时休.doc

世界悲剧“好了歌”泪溅“红楼”何时休.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悲剧“好了歌”泪溅“红楼”何时休

世界悲剧“好了歌”,泪溅“红楼”何时休? ——曹雪芹红楼之“梦”与辛酸之“泪”的审美鉴赏 泰州历史文化研究所 常 康 (2011年4月18日) 【定格“红楼梦”——曹雪芹的画面,播放MP3“枉凝眉”音乐,待讲座开始】 同志们,首先我想将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和独特的视角以及提炼的观点向诸位作一汇报。(▲:PPT)《红楼梦》是文、史、哲融为一体的百科全书,阅读它等于品尝一桌“文化大餐”。儒、释、道对中华文化包括《红楼梦》,影响很大,而且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浑然一体性;二是博大精深性。佛道二教在《红楼梦》中几乎形影不离。佛教的“色空观”与道家的“梦幻观”交相辉映,跛足道人精心酝酿出一曲《好了歌》。世界悲剧《好了歌》,哭唱出《红楼梦》悲剧最强音。甄士隐的《好了歌注》和红楼终曲《飞鸟各投林》,是注释跛足道人《好了歌》的绝妙好辞。《红楼梦》共写三十三梦。石头之“梦”引出曹雪芹“一把辛酸泪”。曹雪芹“泪溅”红楼,致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可见,《红楼梦》乃“泪书中的泪书”,更是“悲剧中的悲剧”。——以上是我今天讲座的主要内容和独特观点。我的讲座既吸收学术界的基本看法,更注重开拓视野,另辟途径,用哲学审美的视角阐释自己的见解。恰当与否,敬请各位斧正。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研读《红楼梦》吧。《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博大精深。人们解读《红楼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并不奇怪,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看法和见解。我认为:(▲:PPT)《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更是一部“泪书”。阅读《红楼梦》倘读不出“泪”来,就读不出“味”来。研读《红楼梦》,往往有四种情境:(▲:PPT)一读叹为奇书,二读为之动容,三读泪如雨下,四读泣不成声。曹雪芹在故事开篇之前,就自题一绝:(★:图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让我们展示下面这幅“痴泪辛酸”示意图,以便解读曹雪芹的这首“五绝”。 (▲:PPT)“痴泪辛酸”示意图 这首五绝诗,是《红楼梦》这部“泪书”的感情总纲,更是研讨全书的意境向导。它是曹雪芹对《红楼梦》一书的自我“评价”,也是作家面对现实而发出的深沉叹息和强烈呼吁。“满纸荒唐言”是说《红楼梦》的故事编造得离奇:你看,小说一开始向我们展示的什么呢?那是一个女娲炼石补天的大荒山神界。当今时代离石器时代约三百万年了,但中国文艺关于“石头”的形象塑造和故事传说却连绵不绝,而且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石头与我们人类相伴的时间之长,二是石头在人类精神世界里,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美好回味。《红楼梦》实际上就是石头之梦,难怪《红楼梦》初名就叫《石头记》,(★:石头记图)全书以石头为主角,写“石”变形为“玉”,再回归到“石”的神话故事,这是典型的“石头三部曲”。(▲:PPT)曹雪芹通过“石头三部曲”,演绎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揭示出生命的阴阳消长,流淌出作者的辛酸血泪。 小说开篇写道,(▲:PPT)“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谎]山无稽[不可考证]崖炼成高径十二丈,方径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下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情根]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各位请看,这是怎样一块命运不堪的“顽石”呵!女娲共炼石36501块,大家都能幸运地补天,而唯独我这一块石头冷落一旁,被抛弃不用!哎呀呀,命运不堪,岂不痛哉!倘若这块顽石愚昧无知倒也罢了,那样便无所谓苦闷和惆怅,可偏偏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对于已经觉醒的顽石而言,它怎能不“自怨自叹”、“日夜悲号”呢?!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第一次为石头怀才不遇而流泪,但又何尝不是曹雪芹为自己命运不堪而流出“辛酸泪”呢?为什么这样说?有诗为证,请看《石头偈》,它是《红楼梦》开宗明义第一首诗,诗云: (▲:PPT)“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是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传奇?” 这里,曹雪芹分明以顽石自喻,昭示了《红楼梦》的创作由来。大家知道,曹雪芹处在十八世纪中叶,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封建制度(康乾时代)貌似繁盛,但实质上已矛盾重重而面临崩溃。据考证,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他家道破落,绳床瓦灶,全家靠喝稀饭度日,可谓穷愁潦倒。曹雪芹空有满腹才华而不被当世所用,与石头的不幸命运一样:曹雪芹他家事不可为,政事不能为,“枉入红尘若许年”。面对这令人辛酸的现实,他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你看,家道、世道、人道,茫茫一片皆不见。真可谓是“石亦如此”,“情何以堪”!《红楼梦》接着写道,女娲不让这块石头补天济世,它便蒙生尘念,不听劝告,要求步入红尘,希望能到“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于是由神界一僧一道变“石”为“玉”,携入俗界贾府。与此同时,神瑛侍者以“甘露”浇灌出了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