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速测定的历史过程及对物理学的作用上
发表于物理通报2005第5期
光速测定的历史过程及对物理学上的作用
浙江 宁波 奉化中学 方颖 315500
在我们的课本上只介绍了迈克耳孙的测光速的方法,其实在物理学史上对光速的测定有很多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测量精度不断的提高的过程,并且对光速测定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光速值,对当时光的本性的争论起一个“判决”的重大作用,下面本人从物理学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一下光速测定的过程和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真正的了解物理学上对光速测定的过程。
光的传播速度极大,但是伽俐略认为,光在传输时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两门新科学中,伽俐略提出了最早的测量光速实验的设计。伽利略的实验大致是这样的,即先让两人各提一盏灯,在近距离上进行练习。当一人用手打开自己的灯光时,另一人看到时立即就挪开遮光的手。这样反复练习后,在一天的夜里,两人分别站在距离约3意里(约4500米)的地方。但光行程太小,伽利略认为还可挪至8~10意里远,并用望远镜观察遮住或打开灯光的动作。根据这个原理,伽利略还进行了实际操作。他选用的距离是1意里,“结果我未能确定地弄清楚对方传来的光是不是即时返回的”。这说明光速的确是很大的,而且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伽利略的失败并不奇怪,说明用简易的设备测量如此大的速度是不行的,因为光的快速远远超过寻常物体的运动速度。到19世纪初,托马斯?杨在研究干涉现象时指出,光在密度大的介质中的速度应比它在密度小的介质中的速度小。这与真空中的光速相比,就能确定波动说和微粒说中哪个是正确的。因此光速的测量和确定不只是一个物理常数了,而且成为关于光的本性争论中一个具有“判决意义”的实验研究。
一、天文上的测量
由于光速太大,在测时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只有加大光程了,早期在天文观测中实现光速测量就不足为奇了。首先获得光速为有限值的证据是丹麦天文学家罗默(Olaf Romer,1644~1710)。他精确测定木卫星公转的运行时间表,并可以准确预报木星的卫星食的时刻,他发现,一年之中,当地球在自己轨道上朝向木星运动时,木卫食的时刻就逐渐提早;而背离木星运动时,木卫食的时刻就逐渐推迟。如图1所示,由此推断,这与光速有关,进而推断光的速度是有限的。这样,人们可以将伽利略设计的实验中的两个“山头”分别放在地球上一个、木星上一个,二者相距几亿千米。后来惠更斯根据罗默的数据和地球轨道直径的数据,计算出科学史上第一个光速值,即227000千米/秒,这是一个不错的观测值。
1728年英国天文学家布拉德雷(James Bradley,1693~1762)用一架长为60多米望远镜精心观测,发现在一年中,恒星会发生一个极小的椭圆形位移。这是怎么回事呢?布拉德雷把这种现象叫做“光行差”现象,因为光速并非无限,地球也有一定的速度,光行差就是两种速度叠加的结果(如图2所示)。布拉德雷对此写到:“假设CA是一条光线,垂直地落到直线BD上,如果研究(指观察者)静止于A点,那么不管光的传播需要时间还是只需瞬间,物体必然出现在AC方向上。但是如果眼睛(观察者)从B向A运动,而光的传播以需要时间,光的传播速度与眼睛(观察者)的速度之比等于CA与BA之比,则当眼睛(观察者)从B运动到A时,光从C传播到A。。。。。。。”可见利用光行差求出光速的原理是很简单的,但观测必须要精确。经测量,他得到的光速值为301000千米/秒,这样人们不仅得到了更精确的光速值,而且也使人们回忆并重视起罗默的测量工作。
天文学上的精确测量使光速测量成为可能,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是在托马斯?杨提出“判决”实验之后,这样的数值离“判决”粒子说与波动说之争的要求还很远,所以仍需回到实验室来测定光速。
二、菲索与博科的测量
在18世纪,在实验室测光速仍是非常困难的,直到19世纪,由于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才使在实验室内测量光速成为可能。
1834年,英国的惠斯通(Sir Charles Wheatstone,1802~1875;由于发明“惠斯通电桥”而出名)提出了测量光速的新方法,他利用旋转镜观测火花,试图得到光速值。1838年,阿拉果从惠斯通的方法得到启示,认为这不仅可以得到光速值,而且可以“判决”关于光本性的学说。
从图3 上可以看出阿拉果装置的原理,从Ⅰ、Ⅱ同时放出电火花,对应的光线1、光线2被旋转镜反射。在侧面观察,应看到两个并列的火花,如果在光线Ⅰ的途中设置水管,按波动说,通过水管的光线Ⅰ应迟到一些,这样得到的光线应稍微有些偏离。但阿拉果的实验因为他的眼睛不好而未进行,他让菲索和傅科做这个实验。
1849年,菲索(Armand Hippolyte Louis Fizeau,1819~1896)首先在地面上测得光速值,其值为315300千米/秒。他的装置和原理大致是:光从半镀银膜镜m反射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