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幻灯片.ppt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西等地区仍以小型机械和役畜为主要生产动力 5、粮食生产潜力较大 据有关资料报道,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实际单产仅达到区域温光生产潜力的20%~30%,单位粮食高产记录也仅达到50%~70%,因此,提高农作物单产潜力的空间仍较大。综合考虑农业投入和技术进步,近期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开发潜力有15%~20%;长远看有40%~50%。 理论测算:到2020年,黑、吉、辽三省粮食增产潜力可以达到300亿kg ;如考虑后备耕地资源,粮食增产潜力可以达到350亿kg ;其中黑龙江省的粮食增产潜力占到50%。 考虑到现有基础和社会经济综合因素的制约,到2020年黑、吉、辽三省粮食增产潜力可以达到200亿kg ;其中黑龙江省120亿kg ,吉林60亿kg ,辽宁20亿kg 。 李奇峰,2005 五、制约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1、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 自1998 年嫩江、松花江大水之后,东北地区已连续10余年遭遇枯水年,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偏少3~5 成以上,许多一级支流长时间处于断流状态,大部分水库蓄水严重不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主要江河来水量和水位屡破历史最低纪录,干旱程度不断恶化。 由于东北地区雨养面积较大(占耕地78%左右),受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区域的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2003年,东北地区发生了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春旱。吉林省的干旱波及8 个市州40 多个县(市、区),约占全省县(市、区)的70%;黑龙江省的干旱波及72 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数的55%。 ——2006年,辽宁西部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夏伏旱。 ——2007年,东北地区又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夏伏旱,历史上极少出现干旱的三江平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位严重干旱,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作物受灾面积达1 167 万hm2,占到全国受旱面积的40%左右,因旱损失粮食1 279 万t,占到全国的34%。 ——2008年,春季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春播缺水缺墒面积达 1 047万hm2,占全国同期受害面积的62.9%。 ——2009年,东北地区遭受特大旱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 133万hm2,仅辽宁西部地区约20余万hm2绝收。 东北地区近50年农业受灾情况 2009年辽西及内蒙东部地区旱灾严重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多年来,东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如水利投资偏重于投向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倾斜不够。 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粮食“露天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的状况十分突出,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东北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 。 据气象部门预测,灾害性天气已比上世纪增加了20%~30%,灾害频率增大,特别是本区西部。低温冷害、干旱对粮食生产影响最重。为此,加强防旱涝、抗低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3、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东北地区6000kg/hm2以上的高产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0.6%;3000~6000kg/hm2的中产田占56.8%,3000kg/hm2以下的低产田占12.6%,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9.4%。其中辽、吉、黑三省的中低产田面积分别占各省耕地面积的比例为63.8%、60.1%、67.0% 区域改良中低产田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耕地质量下降迅速,仅在1982年至2002年的20年间,土壤有机质以年平均5‰的速度下降,区域中低产田改造局势不容乐观。其中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已经下降到2.5%-3.8%之间,与开垦初期平均11.8%的含量相比下降了三份之二。 4、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长期以来,东北全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伴随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在不断变化. 据中国工程院东北水资源项目组的调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呈发展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以后,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区沙化问题得到控制,出现了好转。但是,在北部地区沙化过程仍在发展。 同时由于多年来过度开垦和掠夺式经营,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施肥与施药,东北农田土壤逐年退化,使土地可利用性及环境调控能力下降,昔日肥沃的东北土壤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威胁着这一区域粮食生产。 20世纪从50年代以来,东北开始大规模开垦湿地造成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保护与水稻面积扩大矛盾突出。 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由20 世纪50 年代的5135 ×104 km2 减少到113 ×104 km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