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咏农诗
欧阳修 欧阳修 (二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贫好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早年支持范仲淹等的政治主张,屡遭诬陷和贬斥。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晚出知青州,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致用,提倡古文。他重视奖励后进,发现并培养了王安石、三苏、曾巩等一代名家。他在散文、诗、词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以散文为最。散文师法韩、柳,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承南唐遗风,委婉清丽 ,富有情韵。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并著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的新体裁,对诗歌理论的发展颇有贡献。有《欧阳文忠集》、《六一词》等。
田 家绿桑高下映平川[1],赛罢田神笑语喧[2]。林外鸣鸠春雨歇[3],屋头初日杏花繁[4]。
注释:[1]平川:宽阔平坦的陆地。[2]赛神:又叫“赛社”,以酬谢神灵。田神:农神。喧:喧闹。[3]鸣鸠:即斑鸠。[4]初日:初升的太阳。简析:这首小诗一、三、四句写景,二句写农人。通过写景,描绘出一幅清丽无比的乡村图画。辽阔的平川是画面的背景,红日映照下绿油油的桑树、洁白的杏花使画面色彩斑斓,鸠鸟的鸣叫使画面充满了生机,而刚刚消歇的春雨则使一切显得特别洁净、清新。疏疏几笔,即传达出了春雨过后,艳阳初照下的乡村别具魅力的美。“赛罢田神笑语暄”是农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食 糟 民[1]田家种糯官酿酒[2],榷利秋毫升与斗[3]。酒沽得钱糟弃物[4],大屋经年堆欲朽。酒醅瀺灂如沸汤[5],东风吹来酒瓮香。累累罂与瓶[6],惟恐不得尝。官沽味醲村酒薄[7],日饮官酒诚可乐,不见田中种糯人,釜无糜粥度冬春[8]?还来就官买糟食[9],官吏散糟以为德[10]。嗟彼官吏者,其职称长民[11],衣食不蚕耕,所学义与仁,仁当养人义适宜[12],言可闻达力可施[13]。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民之饥[14]。我饮酒[15],尔食糟。尔虽不我责[16],我责何由逃[17]!
注释:[1]糟:酒糟。酿酒剩下的渣滓。[2]糯:即糯稻。是酿米酒的好原料。[3]榷利:指官方酿酒专卖取利。《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时官方酿酒卖酒,各州各乡设酒务。偏僻之地或许民酿,但须纳税。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这里比喻极微薄的利。[4]沽(gū):卖酒。[5]酒醅(pēi):已经酿成但尚未过滤的酒。瀺灂(chánzhuó):水声。这里指滤酒的声音。[6]累累:形容很多的样子。[7]官沽:官家卖的酒。醲(nóng):酒味醇厚。[8]糜(mí)粥:即粥。[9]就:向。[10]德:恩德。[11]长(zhǎng)民:为民之上。[12]养人:指爱人。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 适宜:行事正当。[13]闻达:使上面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况。 力:能力,魄力。[14]“上不能”二句:上不能扩大国家的利益,下不能使老百姓吃饱肚皮。[15]我:我们。泛指官吏。因作者是官吏的一员,故用第一人称。[16]不我责:不责备我们。[17]我责何由逃:我们的罪责是没有理由可以逃脱的。简析:此诗开头至“官吏散糟以为德”写官民生活的对比。作者用冷峻的写实笔法,一方面揭示官府既借酿酒专卖取利,又终日饮酒作乐,另一方面描述种田的百姓无米下锅,只得买糟食度日。两相对比,官府只知盘剥百姓,腐败享乐的无“德”,百姓遭遇的悲惨表露无遗。“嗟彼官吏者”八句对官吏虽为民之上却不耕而食、离弃仁义、上不能为国谋利、下不能为民造福的行为严加痛责,义正词严,对腐败官吏的痛恨、对百姓的同情体恤之情跃然纸上。结尾四句,作者表明,包括自已在内的封建官吏都应对百姓的悲惨遭遇负责,这既是对不良官吏的当头棒喝,也体现出诗人傲立同群的高尚人格。欧阳修曾长期任地方官,每至一地,都关心民众,颇多德政,深得当地百姓爱戴,这首诗所表露的为政思想可说是其从政的重要准则,这在封建社会是特别难能可贵的。本诗句法极尽变化,所抒发的感慨以议论为诗,而不露痕迹,可谓开宋诗新风。 苏舜钦 苏舜钦(一首)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生于开封,少以父荫补官。景祐元年(1034)进士。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荐其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后被劾除名,寓居苏州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后起用为湖州长史,寻病终。他诗文皆工。诗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但风格不尽相同。其诗或揭露时弊,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抒发破敌立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