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及其规则.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仗及其规则

《对仗及其规则》 一、对仗的基本知识   1、对仗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一大修辞技巧,通常只要求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对仗源于古诗或古赋中的骈文。骈文起于汉、魏,成形于南北朝。骈文整篇以俪句为主,讲究对偶。其俪句多为四言、六言,世称四六文。所谓对仗,乃指诗之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而言。对仗具有以下两条最基本的特征:   (1)字数相等、平仄相反   这一特征乃是格律诗固有的特点,格律诗中一联诗句字数都相等,而且出句与对句都成“对”,所以,一联诗句通常是平仄对称相反。所谓平仄相反,亦仅指不失对而言,主要指偶序位上的字和尾字平仄对应相反。例如杜甫的《秋兴》之一诗句: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乃该诗中的颔联。   (2)语义相对、词性相合   此为对仗的词性特征,乃对仗的根本特征。语义相对,是指句中所用词语的字义要相互对应。词性相合,是指对应词语的词性协调一致(参看下节《对仗中的词性对应》)。例如(南宋)叶采的《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其中,首联对仗,“双双”对“点点”均为量词重叠;“瓦雀”对“杨花”均为名词;“行”对“入”均为动词;“书案”对“砚池”均为名词。   满足以上两条要求的一联诗句谓之对仗。对仗诗联又叫做对偶句,亦称为对联。春节家家贴的对联,便是从格律诗中析离出来的。古人写对联,那是一定要讲究对仗的,否则难成对联。   清人为培养幼儿从小就形成对仗的概念,李渔老先生特意编写了一本《笠翁对韵》的小册子,供儿童背咏。该书分韵部编写,将常用字尽收其中,按上述第二特征编写了对应“词语对子”之歌,可谓诗词入门之敲门砖也。你不妨去买一本学学,或有裨益。兹将“一东”韵部的开头一段摘录如次: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戌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   2、对仗在诗中的位置   前面我们说过,通常只要求(八句)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例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诗: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再如欧阳修《答丁元珍》诗: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以上两首诗之对仗,便是格律诗规则所要求,是为正格。但诗人写诗并不囿于上述一格,往往在其它联中亦出现对仗。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律诗中多于两联的对仗   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对仗,但并不是说其它诗联不可对仗。实际上,只要你有这种才分,完全可以使全诗四个诗联都对仗或三个诗联对仗。例如杜甫的《老病》诗,四联全对仗:   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   药残他日里,花发去年丛。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   合分双赐笔,犹作一飘蓬。   杜甫的《恨别》诗,亦是前三联对仗: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问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乃后三联对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诗中只一联对仗或虽两联对仗而非均在颔联颈联   有些诗人对对仗并不是那么看中,有的全诗只有一联对仗,有的虽两联对仗,但并非均在颔联颈联不可。例如李白的《与贾至舍人》诗,仅颈联一联对仗:   翦落梧桐枝,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像李白这首只在颈联对仗的诗,被称为“蜂腰体”,谓其腰细,“若已断而复续也”。   又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诗,亦是“蜂腰体”: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虽有两联对仗,但不全在颔联、颈联,而是一对在首联,一对在颈联。有人称此对仗为“偷春格”,本应在颔联的对对仗提前,置于首联,“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全诗如次: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再如李白的《送友人》诗,亦为“偷春格”: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