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阻塞器的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支气管阻塞器的临床应用

支气管阻塞器的临床应用 湘雅医院麻醉科 王 锷 支气管阻塞器(Endobronchial blocker)可以精确、简单地阻塞支气管进行有效的单肺通气 支气管阻塞器与纤维支气管镜(Fiberscopy) 一起同轴通过普通气管导管放置。 纤支镜引导阻塞器球囊进入预定位置后,后退纤支镜,气囊充气,确认气囊位置。 仅需使用普通气管导管,减少了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和换管时可能出现的通气丧失。 低压高容气囊提供与支气管良好的接触面积,减少对支气管壁的损伤。 使用普通气管导管,方便于快速检查解剖结构。 支气管阻塞器适应证 需要单肺通气的心胸手术(隔离肺通气的手术) 危重病人 已知/未知困难气道 术后保留插管 肺灌洗术 小体格成人或儿童 肥胖症患者 Arndt支气管阻塞器型号 C-AEBS-5.0-50-SPH(SPHERICAL) C-AEBS-7.0-65-SPH C-AEBS-9.0-78-SPH C-AEBS-7.0-78(ELLIPTICAL) 典 型 病 例 病例一,患者女,38岁,左上肺占位毁损,左肺内大量分泌物,术中需隔离两肺通气。主动脉弓移位压迫气管,气管中下段明显受压、变形、移位(如图所示)。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困难,多次尝试失败,遂插入AD9.0气管导管,改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入支气管阻塞器,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阻塞器顺利通过气管变形扭曲处,定位固定于左主支气管内。支气管阻塞器套囊充气后,左肺完全阻断。隔离双肺后摆放手术体位,术中右肺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时PaO2230mmHg,PaCO241mmHg,左肺无分泌物排出到气管内。手术结束时拔除Arndt支气管阻塞导管,带气管导管回监护室治疗。 病例二,患者男,56岁,左下肺占位。患者为喉癌术后2年,门齿前突,小颌,甲状下颏间距5cm,Mallampati 分级II级,咽喉镜无法暴露会厌声门,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入气管导管,再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入支气管阻塞器,阻塞左主支气管,术中单肺通气良好,左下肺切除后,松开支气管阻塞器套囊行双肺通气,手术完毕拔除支气管阻塞器,膨肺后带气管导管回监护室监测治疗。 病例三 支气管阻塞器在双侧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支气管阻塞器在儿科病人的应用 年龄2岁~16岁,平均6岁 体重15KG 气管导管5.0~7.0mm 纤支镜型号2.2~2.8mm O.D. 讨论: 这些例典型病例都有单肺通气的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通常以三种肺隔离技术进行单肺通气,一是双腔支气管插管,二是支气管阻塞导管插管,三是单腔支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仍然是大多数胸内手术选用的提供单肺通气的主要方法,操作简单,隔离有效。支气管阻塞导管技术近年来发展起来,逐步显示出其特有的一些优势。而单腔支气管插管术已不常用。 第一例患者因气管受压,变形、移位,双腔支气管导管即使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也难以到位,而且有造成气道严重损伤的可能。 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支气管阻塞器至左主支气管,置入过程对气管内粘膜不造成任何损伤,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定位准确,且有效隔断左侧湿肺。 当病变左肺切除后,退出阻塞器行普通气管导管通气。 第二例患者应用支气管阻塞器,克服了困难气道的问题。患者喉癌术后,咽腔缩窄固定,难以暴露会厌声门。 先以纤支镜引导经口或鼻插入气管导管,再用纤支镜引导插入支气管阻塞器,大大缩短了插管时间,避免了困难气道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插管期间缺氧和创伤的风险。 术中通过支气管阻塞器套囊的充气、放气方便地进行双肺和单肺通气的转换。完全满足术中通气需要。 第三例患者,需在胸腔镜下行双侧肺叶的序贯切除术,双腔支气管导管无法插入时,支气管阻塞器是有效替代。 作者报告同时放两根阻塞器的优势是一、避免移动阻塞器时重新定位的困难,二、实现真正的肺隔离通气(true lung isolation)。 Anesthesiology. 2006 Sep;105(3):471-7 Airway injuries after one-lung ventil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double-lumen tube and endobronchial blocker: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CONCLUSIONS: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minor airway injuries that may impair patient satisfaction when using a double-lumen tube instead of an endobronchi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