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的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的概述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简介 汇报人:洪虹 主要内容 氯化聚乙烯的综述 CM的性能和应用 CM的制备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CM性能的影响。 氯含量对氯化聚乙烯性能的影响 氯原子分布和残留结晶度对CM的影响 国内外CM生产技术的发展 应用配合技术 氯化聚乙烯的综述 氯化聚乙烯是由聚乙烯(PE)经氯化取代反应制得的高分子材料。根据物理性能和用途不同,氯化聚乙烯可分为树脂型氯化聚乙烯(CPE)和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 二大类。 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高分子材料,特别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法规的实施,CM作为一种环境适应性材料,将会取代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而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 高密度聚乙烯(PE)为结晶性聚合物,氯化后破坏了其结晶性,主链碳原子上的部分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成为一种线性饱和大分子,可以看作是乙烯,氯乙烯和1,2-二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 CM的基本结构 CM的性能和应用 CM分子结构中不含有双键,因而具有强度高、弹性好、阻燃、耐油、耐溶剂、耐臭氧、耐热老化、耐候、加工性能良好、高填充、产量大、价格低等优点而作为一种新型的特种橡胶,在汽车配件、耐酸胶管、防水卷材、电线电缆、海绵、密封件、阻燃运输带和三角带等制品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CM的制备方法 CM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溶剂法、水相悬浮法和固相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水相悬浮法。 水相法生产的CM性能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原料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 (2)CM氯化率 (3)氯原子分布和残留结晶度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CM性能的影响。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CM,生胶和硫化胶的机械强度较高,但粘度亦增加,对加工成型会造成一定的难度;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粘度低的话,加工流动性就好,制品外观质量漂亮,但机械强度相对会降低。 其次,当CM相对分子质量较宽时,对其性能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在低剪切下粘度高,但在高剪切下粘度低; (2)混炼加工性能有所改善; (3)硫化胶的弹性、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均有下降, 若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话,则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氯含量对氯化聚乙烯性能的影响 随着氯的取代,破坏了聚乙烯的结晶性,主链碳原子上的部分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而成为一种线性饱和大分子,氯含量多少决定了氯化聚乙烯的种类和性能。一般说来,氯含量在16%~24%的氯化聚乙烯,具有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质,氯含量在25%~46%的氯化聚乙烯是一种橡胶状的弹性体,氯含量在49%~55%的氯化聚乙烯是一种类似皮革的弹性硬聚物,氯含量在55%以上的氯化聚乙烯将呈现出类似PVC的一性质。 随着氯含量的增加,其阻燃性、耐油性、耐热老化性及耐寒性等也随之改变。氯含量为30%~45%的氯化聚乙烯才是CM,常用的CM含氯量在36%左右 氯原子分布和残留结晶度对CM的影响 氯化聚乙烯有两种典型结构,一种是氯原子在大分子链上无规则而均匀分布,一种是氯原子在大分子链上无规则不均匀的嵌段分布。前者的残留结晶度较低,成为饱和弹性体,后者的残留结晶度较高,表现出硬塑料的行为。 国内外CM生产技术的发展 由于氯化聚乙烯具有优良的综合物理性能和良好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工业界和科技界的重视。目前世界时从事氯化聚乙烯研究和生产的机构已达50家。 从分子结构上分析,CM与CPE相比,氯原子在乙烯碳链上的分布要更加均匀,从生产技术上看,生产CM比生产CPE有更高的技术难度,无论是哪家氯化聚乙烯都是从生产CPE着手的经过技术积累才研究开发出CM。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