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定向基因改造设想 * 设想一 能否让禾本科的植物也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 能否让细菌“吐出”蚕丝? 设想二 能否让微生物产生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珍贵的药物? 设想三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基因工程。 有抗虫基因的植株结出的玉米 什么叫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 “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并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产生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的技术。 基因工程的概念 本质 特点 结果 基本过程 操作水平 操作对象 操作环境 基因工程的别名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生物体外 基因 DNA分子水平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剪切 → 拼接 →导入 → 表达 打破种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 基因重组 相关概念的把握 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中叶,基础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 1.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2. 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 3. 遗传密码的破译 基因工程的先导 1949年,艾弗里等人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还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命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命个体。 艾弗里 1953年,奥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随后不久,确立中心法则,阐明了遗传信息流动方向。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63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一编码氨基酸的遗传密码。 1966年,霍拉纳用实验证明了尼伦伯格提出的遗传密码的存在。 不仅认识到自然界从微生物到人类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还为基因的分离和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技术发明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 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 工具酶的发现 DNA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 DNA体外重组的实现 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 第一例转基因动物问世 PCR技术的发明 1967年,罗思和赫林斯基发现细菌拟核DNA之外的质粒可以作为基因转移的运载工具。 1970年,阿尔伯、内森斯、史密斯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20世纪70年代初,相继发现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逆转录酶。 1965年,桑格发明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 1977年,科学家发明DNA序列分析方法。 DNA合成仪问世,为引物、探针和基因获取提供方便。 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的研究,成功的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 这个实验证明了质粒不仅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重组DNA还可以进入受体细胞,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实现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 基因工程正式问世 1973年,博耶和科恩将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的DNA中,转录出相应的mRNA.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