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顾问室于九十三年及九十四年举办了及-政大公共.DOC

教育部顾问室于九十三年及九十四年举办了及-政大公共.DOC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部顾问室于九十三年及九十四年举办了及-政大公共

第一屆全國通識教育徵文比賽 獲獎作品集 序言 教育部顧問室於九十二年及九十三年舉辦了第一屆及第二屆全國通識教育徵文比賽,進而將第二屆比賽的得獎作品彙編成冊,流傳之後獲得廣大迴響。獲獎的文章或是舉實例精采的描述了通識教育對學生深刻的正面影響,或是痛陳現行通識課程的諸多弊病,或是條理清晰的指出通識教育的改善之道,然而,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文章,都是出自於學生親身經歷的通識經驗,讀來令人動容。我們發現,對於什麼是優良通識課程,什麼是「上下交相賊」的通識課程,學生原來早已了然於心;對於通識教師的教學認真與墮落,學生見在眼裡記在心裡,評述起來針針見血,其見地不輸通識教育專家。 爲使熱心於通識教育的專家學者更了解學生對於通識教育的體驗、需求及見解,教育部顧問室決定進一步將第一屆的得獎作品彙編成冊,以饗讀者。 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先導型計畫 通識教育評鑑計畫辦公室 2005.6.18 獲獎名單 名次 編號 姓名 學校 系級 第一名 385 李曉雲 政治大學 哲學系 第二名 593 黃裕成 嘉義大學 分子與生物化學系 第三名 46 陳奐伶 元智大學 資訊傳播系 佳作 414 郭建麟 大葉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佳作 405 陳致中 中山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 佳作 45 林奇青 中正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佳作 95 蕭翊翔 中原大學 化學系 佳作 391 李政羿 元智大學 機械 佳作 596 林加恩 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一 佳作 427 葉志清 台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佳作 200 李佳殷 台灣藝術大學 廣播電視 佳作 460 張琳 交通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佳作 407 曾恕梅 成功大學 歷史研究所 佳作 804 謝宛婷 成功大學 醫學系 佳作 273 陳彥伯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 佳作 59 謝紫菱 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 佳作 339 李佩倫 政治大學 教育學系國小師資組 佳作 336 陳瑩潔 海洋大學 航運管理學系 佳作 612 劉孟玲 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系 佳作 630 林雅玲 清華大學 生命科學研究所 佳作 183 蔡怡萱 陽明大學 醫學系 佳作 134 鄭康祥 陽明大學 醫學系 佳作 488 梁嘉玲 慈濟大學 醫學系 獎項:第一名 作品編號:NO.385 作品: 對通識教育的深度反思 作者姓名:李曉雲 就讀學校: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對通識教育的深度反思 我大二下半年就把四個必修通識課修完。現在大三回頭總結,發現這些課程的性質倒有一些類同,都是屬於宏觀性的概論課。這或許和我本身對通識的期許有很大的關係,選擇一些範圍比較大的通識課是為了避免長期浸淫在本科的專業下失缺整體的視野,而且又可以當作進入其他知識領域的方便梯門。兩年來我修了四個至今仍讓我異常難忘的通識課,依序是美學、社會科學概論、國際政治與現勢及自然科學概論。說異常難忘倒也不是因為它們給我特別好或特別爛的回憶,坦白說,我也無法果斷地區分這些課程經驗是好還是爛,或許要評價一個課程的價值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老師們的專業和用心、上課的氣氛等等,有時候並不是那麼完滿地和諧配合,但是又不能把所有優劣成分攤開來作「平均值的選取」。不過,我認為一些上課的技術性細節以及人為營造的氣氛情境並不是決定一個通識課價值的重要指標。撇開這些枝節的部分,從一個結構性的層面來切入,一門通識課的素質可以通過對它的可能性條件的集中描述而突顯出來。湊巧的是,我個別的通識課雖然在零碎的部分互有特色,但是它們整體的組織結構都存在相似的弱點,正好讓我一併把它們歸為診斷的對象。 簡單來說,這四門通識課(我相信很多通識課也是如此)最大的盲點,就是沒有對「何謂通識課」作正確的定位,用哲學的語言來說,就是不清楚什麼是通識課的本質。要察覺這一點也很容易,一個教師如果把通識課的性質,或者對它的理念與其他的課視為等同,用相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那麼通識課不過是學生延續本科不斷累積知識的學習經驗,在筆記、報告、考試一系列極有規律的過程中,把或龐大或細小的知識內容逐次消耗掉。有些老師可能不以為然,認為他們可是時時醒覺通識課的「通識」性質,因此才有系統地規劃他們的教學內容及上課進度,務求能兼顧課程的導論性及普及性。我的通識老師在選擇教材、安排合作報告的題目、決定分組的形式等等環節中,也的確考慮得相當周全。比方說,題目的設定都不會太難,儘量適合學生的程度,也盡可能和目前的時勢發展掛勾,有些還會讓不同系別的學生合作報告,希望能夠互相啟發。說到這裡,旁人可能開始不解了,具備這些條件還不夠嗎?對如此的通識課還應否或能否再苛求呢?然而,對我而言,這些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如果上課還是由課本濃縮的知識為主,學生在下面拼命抄筆記,然後期末再來一個整理知識的報告或者熬夜苦讀的考試作為課程的告別,不過是在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