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靓”。“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韩愈《伯夷颂》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繇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古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韩愈《答李翊书》: “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 下面以孟子首篇第一段为例,来讲读古典文章的方法: 孟 子 见 梁 惠 王 。王 曰 :“叟 ,不 远 千 里 而 来 ,亦 将 有 以 利 吾 国 乎 ?” 孟 子 对 曰 :“ 王,何 必 曰 利 ! 亦 有 仁 义 而 已 矣 。// 王 曰 , 何 以 利 吾 国 ? 大 夫 曰 , 何 以 利 吾 家 ,士 庶 人 曰 , 何 以 利 吾 身 ,上 下 交 征 利而 国 危 矣。 //(翻空出奇) 万乘之 国 ,弒 其 君 者 , 必 千 乘 之 家 , 千 乘 之 国 , 弒 其 君 者 ,必 百 乘 之 家 。(波澜顿宕)万 取 千 焉 ,千 取 百 焉 ,不 为 不 多 矣 。// (洄洑) 苟 为 后 义 而 先 利 . 不 夺 不 餍 .// 未 有 仁 而 遗 其 亲 者 也 . 未 有 义 而 后 其 君 者 也 . //(只将上边言利之处一掉转,而意已足。此详略相间也。) 王 亦 曰 .仁 义 而 已 矣 . 何 必 曰 利 .(《孟子?梁惠王上》)(重言中又有变化) 陈 代 文 学 陈代主要作家大都经历了梁陈两个朝代,并且大都在梁代就开始了创作活动,所以,陈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梁代文学的道路继续发展的。由梁入陈的徐陵、阴铿、张正见、江总,和由梁流寓北朝的庾信、王褒等人,虽处于异域,但时代相同,他们共同构成了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过渡的重要环节。 在陈代,尤其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宫廷文学集团中,宫体文学仍然很盛行。陈代宫体诗比梁代更加艳丽,语言更加绮丽,描写更为直露,却缺乏真正的生命热情。 陈后主、徐陵的诗风的确与萧纲、萧绎、徐摛一脉相承,陈时诗风比梁后期更为浮艳,当然写作宫体诗的多是以陈后主为中心的宫廷文人,如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代诗歌的代表性的诗人,除了陈后主外,有徐陵、阴铿、江总等人。 徐陵(507-583),字孝穆,年轻时与父亲徐摛一起出入于萧纲门下,是宫体文学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专收艳体诗的《玉台新咏》就是他奉萧纲之命编成的。他与庾信并称为“徐庾”,而所谓“徐庾体”,有时被当作宫体的代名词。除了宫体诗外,他还有几首乐府题的边塞诗。 阴铿(生卒年不详),与何逊齐名,并称“阴何”,从杜甫的“苦学阴何颇用心”,到陆时雍所谓“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古诗镜》),宋明清几代的诗人和诗论家都将阴、何作为初唐沈、宋的先声。黄伯思称阴铿“乃沈、宋近体之椎轮”(《东观余论》),许学夷说阴铿“五言声尽入律”(《诗源辩体》)。清陈祚明对他的诗歌成就更是赞美有加:“阴子坚诗声调既亮,无齐、梁晦涩之习,而琢句抽思,务极新隽,寻常景物,亦必摇曳出之,务使穷态极妍,不肯直率。此种情思,更能运以亮笔,一洗《玉台》之陋,顿开沈、宋之风”(《采菽堂古诗选》)。 阴铿身当宫体诗风靡之时能独异时流,很少写那种铺锦叠绣的诗歌,声调婉啭而浏亮,风格流丽而清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