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 行 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恶热带。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 1.传染源:血中带有微丝蚴的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虫者。 2.传播媒介:我国传播丝虫病的蚊媒有10多种。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次要媒介有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东南沿海地区,东乡伊蚊亦是两种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3.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可感染。流行区微丝蚴感染率高峰多在21~30岁。 4. 影响流行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温度、湿度、雨量、地理环境等。这些因素既影响蚊虫的孳生、繁殖和吸血活动,也影响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防 治 普查普治 及早发现患者和带虫者,及时治愈,既保证人民健康,又减少和杜绝传染源。在流行区,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hetrazan,又名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DEC)。手术疗法包括: 绑扎或烘绑(象皮肿)疗法;鞘膜翻转术;淋巴管-血管吻合术(严重乳糜尿患者)。 防蚊灭蚊 * 生活史 2.微丝蚴 丝虫成虫子宫粗大,含大量卵细胞,成熟虫卵壳薄而透明,内含卷曲的幼虫。在向阴门移动的过程中,幼虫伸直,卵壳随之伸展成为鞘膜而被于幼虫体表,此幼虫称为微丝蚴,220×5~7μm 。 虫体细长,头钝圆,尾尖细,外被有鞘膜 体核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在虫体前端1/5处的无核区为神经环 尾端有无尾核 班氏丝虫微丝蚴 班氏丝虫微丝蚴 244~296×5.3~7.0 μm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班氏丝虫微丝蚴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无尾核 。 马来丝虫微丝蚴 177~230×5~6 μm 体态 :僵直,大弯上有小弯 马来丝虫微丝蚴 头间隙 :较长(2:1) 体核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 马来丝虫微丝蚴 尾核:有2个,前后排列,尾核处角皮略膨大 班氏与马来微丝蚴形态鉴别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有小弯 头间隙 (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核分开,排列整齐,清晰可数 椭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互相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无 有2个,前后排列 3.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班氏丝虫第三期幼虫是感染期幼虫又称丝状蚴,寄生于蚊体内。 虫体细长,活跃。班氏丝状蚴平均长1.6mm,马来丝状蚴平均长1.3mm。尾端有3个乳突 丝状蚴从蚊的下唇钻出 丝状蚴自蚊下唇逸出,经吸血伤口或正常皮肤侵入人体。 生 活 史 感染阶段:感染期丝状蚴 (L3)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宿主:人为终宿主;蚊为中间宿主。在蚊体内仅发育无增殖。 成虫寿命:一般4~10年 班氏丝虫除浅部淋巴系统外,多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中,如:下肢、阴囊、精索、腹股沟、腹腔、肾盂等处。而马来丝虫多寄生于上、下肢浅部淋系统。两种丝虫均可异位寄生,如眼前房、乳房、肺、脾和心包等处。 人是班氏丝虫的唯一终宿主,但人工可感染多种猴。马来丝虫自然条件下可感染多种猴和猫科动物。 夜现周期性(nocturnal ? periodicity)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它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 两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出现的高峰时间略有不同,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马来微丝蚴为晚上8时至次晨4时。 关于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有关。 致 病 丝虫的成虫、感染期蚴、微丝蚴对人体均有致病作用,但以成虫为主。丝虫病的潜伏期为4~5个月,也有一年甚至更长。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临床过程大致可分为: 1. 微丝蚴血症 2. 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淋巴管(结)炎表浅淋巴管炎:下肢多见,逆行性,俗称:流火、红线。 丹毒样皮炎:局部皮肤红肿、光亮,有灼热感,压痛。 丝虫热: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 生殖系统炎症:见于班氏丝虫。精索炎、附睾炎和睾丸炎。 病理学改变: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内膜肿胀,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管壁增厚,瓣腊功能受损,形成淋巴栓。 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 淋巴管炎 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 丹毒样皮炎 局部皮肤红肿、光亮,有灼热感,压痛。 3.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⑴象皮肿(elephantiasis) 淋巴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