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科技]2-1奥氏体相变
第二章 钢中奥氏体的形成 Formation of Austenite in Steel 主要内容 什么是钢中的奥氏体:结构、组织、性能 奥氏体如何形成的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速度、影响因素) 连续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 非平衡组织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加热速度、原始组织) A晶粒长大及控制 研究A转变的目的 A转变是加热过程中的转变 欲通过热处理使材料获得要求的性能,首先要把钢加热,获得A组织,然后再以不同的方式冷却,发生不同转变,以获得不同的组织。 可以控制A转变的条件获得理想的A组织,为后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第一节 奥氏体的结构、组织与性能 一、A的晶体结构 A是碳溶于γ-Fe所形成的固溶体,位于八面体间隙中心,最大溶解度为2.11%,远小于理论值20%。(八面体间隙半径5.2x10-2nm,C原子半径7.7x10-2nm) C的溶入使晶格发生点阵畸变, 使晶格常数增大 C在奥氏体中分布不均, 有浓度起伏 二、A的金相组织 与原始组织、加热速度以及加热转变程度有关 颗粒状-经高温保温后,晶粒长大、边界变得平直化,呈等轴多边形,有些内部有孪晶 针状-非平衡态含C量低的钢在两相区以适当速度加热 三、A的性能 硬度、屈服强度均不高 塑性好(面心立方,滑移系多) 比容小(fcc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 扩散系数小,使热强性好,可用作高温用钢 导热性差,线膨胀系数较F和Fe3C高一倍 顺磁性,可作为无磁性钢 第二节 奥氏体的形成 (讨论由平衡组织转变为A的过程) 问题:钢的平衡组织是什么? 一、基本概念 1.平衡和非平衡组织 原始组织—加热相变前的组织 钢的平衡态组织—以极缓慢的速度冷却(加热)得到的组织 钢的非平衡态组织 平衡组织 通过缓慢冷却所得到 的珠光体以及先共析 铁素体与渗碳体等组织 P (pearlite) P+F (Ferrite) P+ Fe3C (Cementite) 2.固态相变的形核 均匀形核 不均匀形核 晶界形核(界面,界棱,界隅) 位错形核 空位形核 3.固态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 驱动力:新旧两相自由能差 阻力:界面能,应变能 总能量变化:ΔG=-ΔGv+ ΔGs+ ΔGE 形核率: 问题: 界面能和应变能是如何产生的?其大小对相的形态有何影响? 共格,半共格:界面能小、应变能大,易形成片状,针状相 非共格:界面能大、应变能小,易形成球状。 为什么在临界温度A1以上珠光体会转变为奥氏体? A是如何形成的?(机制) A的核在什么位置形成? 在P中的两个相哪个先转变完? 二、A等温转变过程 加热时,首先转变为A的是P,然后才是先共析F或Fe3C(相对于冷却时先形成先共析F或Fe3C) 共析钢转变四个阶段: A形核 长大 Fe3C溶解 A均匀化 一)A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A形成热力学条件 两相自由能差:ΔGv=Gγ-Gp0--相变驱动力 P A条件是:将P加热到A1以上 过热度:转变温度与临界点A1之差 过热度越大,驱动力越大,转变速度越快 加热速度极慢时:过热度>0即可发生转变。A1 加热速度较快时:在较大的过热度下才能发生相变,好象临界点提高了。 Ac1 Ac1-在一定加热速度下实际测得的临界点(0.125oC/min) 二)奥氏体的形成 以共析钢的等温形成A为例: P(F+Fe3C) A 含碳量: 0.02% 6.67% 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形成位置:在F和Fe3C交界面上通过扩散机构形成。 珠光体团界 先共析F/珠光体团交界处 原因: 1)成分上:在相界面上容易形成A所需的浓度起伏 (C%)F=0.02%, (C% )Fe3C=6.69%, (C% )A=2.11% (居于F和Fe3C之间) 2)能量上:在相界上形核使界面能减小,应变能减小,使热力学条件更容易满足。 ΔG=-ΔGv+ ΔGs+ ΔGE 三)A核的长大 通过渗碳体的溶解、碳原子的扩散(在A或F中)、A两侧的界面推移(向F和Fe3C)来进行的。 注:碳原子的扩散根据原始组织的不同可能取两种形式: 1)C在A中扩散 2)C在F中扩散 四)残留渗碳体的溶解 1.实验现象: 1) F消失时,组织中的Fe3C还未完全转变 2) 测定后发现A中含碳量低于共析成分0.77% 2.原因: Fe-Fe3C相图上ES线斜度大于GS线,S点不在CA-F与CA-C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农民工工资支付计划.pdf VIP
- 市政验·绿-4 种植穴、槽的挖掘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pdf VIP
- DB53∕T 67.3-2017 建筑消防安全检测评价 第3部分:灭火设施.pdf
-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练习题.pdf VIP
- 产品质量保证承诺书15篇.pdf VIP
- 2025(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复习课件.pptx
- 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讲义.pdf VIP
- 关于成都市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的研究.pdf VIP
- 2023年02月安徽合肥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docx VIP
-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第2部分:建筑消防设置维护》 DB53T 270.2-2017.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