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课件1.2人工合成抗菌药幻灯片.ppt

药理课件1.2人工合成抗菌药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1.泌尿系统损害 应同服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多饮水。 2.过敏反应 药热和皮疹,偶见多形性红斑和剥脱性皮炎,可致死亡; 3.血液系统反应 长期用药可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再障; 4.其他 头晕、乏力、失眠, 肝损害。 新生儿、早产儿、孕妇、授乳妇禁用 〔常用磺胺类药物〕 1.全身感染用药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 口服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45%,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80%。 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物, 首选治疗诺卡菌属所致的肺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 但在尿中易析出结晶,需注意对肾的损害。 磺胺甲噁唑(SMZ)又名新诺明 半衰期约10~12h, 脑脊液中浓度低于SD, 仍可用于预防流脑, 也可用于大肠埃希菌等所致的泌尿道感染。 乙酰化率高,如需长期大量用药,需加用碳酸氢钠 2.肠道感染用药 柳氮磺胺吡啶(SASP) 口服吸收少,本身无抗菌活性,可分解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而有抗菌、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适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外用磺胺药 ? 磺胺醋酰(SA) 其钠盐水溶液接近中性,局部应用几乎无刺激性,穿透力强。 用于治疗沙眼,结膜炎和角膜炎等。 磺胺米隆(SML,甲磺灭脓) 抗菌作用不受脓液和坏死组织的影响。 对绿脓杆菌、金葡菌及破伤风杆菌有效。 能迅速渗入创面及焦痂中,并能促进创面上皮生长愈合及提高植皮成活率。 适用于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感染。 磺胺嘧啶银(SD-Ag) 对绿脓杆菌抑制作用强大。 适用于二度或三度烧伤。 有收敛作用,可促使创面干燥结痂, 且无明显刺激性。 甲氧苄啶类 抗菌谱同SMZ-抑菌药 抗菌活性较SMZ强 与磺胺类抗生素合用有增效作用 × TMP 二氢叶酸还原酶 对磺胺类敏 感的药物 对氨苯甲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 二氢喋啶 人及动物 叶酸还原酶 叶酸 一碳基团 活化型 四氢叶酸 前体 嘌呤 嘧啶 一碳转移酶 二氢叶酸合成酶 甲氧苄啶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 ①↑抗菌活性 ②↑抗菌谱 ③ 延缓耐药性 PABA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 二氢喋啶 磺胺类 × 一碳基团 嘌呤 嘧啶 二氢叶酸合成酶 × TMP TMP常与SMZ合用→复方新诺明 主要药代动力学相近:半衰期与甲氧苄啶(TMP)相近,约10~12h,两药合用血浓度的时程一致,且发挥协同作用。 双重阻断机制,阻断细菌四氢叶酸的合成。 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和脑膜炎、伤寒、败血症等。 不良反应 血象变化--- 甲酰四氢叶酸治疗 畸胎 孕妇禁用 硝基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 ) 对G+、G-作用强,绿脓杆菌无效 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迅速、在血液中被快速破坏,不能用于全身性感染。 以原型从肾脏排泄,棕色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变色。 不良反应: 周围神经炎、溶血性贫血. 肾衰者禁用 呋喃唑酮(痢特灵) 口服不易吸收 治疗肠炎和痢疾、霍乱等肠道感染性疾病。 毒副作用较大,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是最低用量,也对身体有系统性的毒性。 “痢特灵”所属的硝基呋喃类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定为属于致癌物和诱变剂,因此在1991年退出了美国市场,并禁止在饲料中添加。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灭滴灵) 1.抗厌氧菌: 用于:口腔、腹腔、女性生殖器、下呼吸道、骨和关节等部位感染. 脆弱拟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 2.抗阿米巴: 直接杀灭阿米巴大滋养体 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肠外阿米巴最好 3.抗滴虫 成人250 mg,儿童10~15mg,tid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 其他合成抗菌药 发展简史 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 第二代:吡哌酸(1973) 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 第四代:莫西沙星(1997) ?第三、四代喹诺酮类分子结构中均引入了氟原子,统称氟喹诺酮类 分类 代表药 开发 时间 抗菌谱 体内过程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一代 萘啶酸 1962应用于临床 窄谱 部分G- 口服吸收差 血药浓度低 多见 泌尿系统感染 二代 吡哌酸 70年代 较广 G-较强 G+有部分作用 口服吸收良好 分布广,胆汁、尿浓度最高 较一代轻 泌尿系统感染 肠道感染 三代 氟哌酸 环丙沙星 1979年 很广 G-强,G+显著 厌氧菌有效 口服吸收好 分布广 t1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