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区、城镇体系与中心new.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经济区、城镇体系与中心new

第四章 经济区、城镇体系与 中心城市 第一节 区域发展与经济区 一、经济区形成的理论依据 所谓经济区是指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内在联系,自然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另一定义: 所谓经济区,通常是指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交通运输为纽带,以地区专门化部门为特征的经济地域。一般来说,构成现代经济区域的要素包括经济中心(指各级城市),经济网络(指交通网,流通网和通讯网等)和经济腹地(指中心和网络的吸引范围)。 有关理论 1、地域分工论 又称绝对成本论,绝对优势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他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应按照其在气候、土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民族素质等方面的优越条件,各自选择生产在生产成本上占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对一切参与国有利。 2、比较优势论 又称“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大为.李嘉图指出,在资本、劳动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各国或地区应专门生产它们在生产成本上优势最大或劣势最小的商品,这样通过贸易进行交换,都能节省劳动,得到好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说过: “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原理”。 我们之所以要对外开放,之所以要历尽千辛万苦加入WTO,这都是比较优势原理的生动体现。正是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才使贸易的发生成为可能。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可以从分工与贸易中获得好处。即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各方面的生产效率都高于另一个国家(即绝对优势),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分工与贸易都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 有一个牧牛人和一个种土豆的农民,他们每人都既喜欢牛肉又喜欢吃土豆。如果他们既生产牛肉又能生产土豆,情况会怎样?如果牧牛人生产牛肉的能力高于农民,而农民生产土豆的能力高于牧牛人,则双方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领域,贸易的好处是容易理解的。如果牧牛人在生产牛肉和生产土豆的能力都比农民要强,而其生产牛肉的能力最强,牧牛人要专门从事牧牛而农民专门从事种植土豆吗? 千人千面,人各有别;力求完美,上善若水。我们每个人都是卓越的自我,都是这世界的冠军。 二、经济区的基本结构与 运行机制 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区别: 行政区是某一层级的地方政府执行任务的地区,具有明确的管辖范围与地理界限,平级的两个行政区不能相互重叠;而经济区则往往打破了行政的藩篱,依靠在长期的经济交往中自发结成的彼此依存关系,从而组合为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一般没有明晰的界限,一个地区可能成为几个经济区的组成单位。 1、经济区的基本结构(自学) (1)强大的经济中心 (2)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 (3)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 (4)畅达的流通渠道和便捷的交往条件 2、经济区的运行机制(自学) (1)横向联合,经济开放 (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 (3)区域协调,优势互补 三、我国经济区的组织与布局 1、划分经济区的原则(略讲)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2)生态独立原则 (3)依托中心原则 (4)突出特色原则 (5)经济协调原则 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掌握) 2006年 (1)推进西部大开发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4)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6)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3、我国经济区的组织分类 (1)省际经济区 (2)跨省经济区 (3)省内经济区 (4)沿交通干线组成的经济协作区 (5)围绕共同资源开发目标的经济协作区 表4-1 ,20世纪90年代我国10大经济区的组成与分布 表4-1 20世纪90年代我国十大经济区的组成与分布 中国内地生产力布局及经济发展热点地区转移 实例:“两江一海”经济区 1、长江三角洲地区 2、珠江三角洲地区 3、环渤海地区 第二节 城镇体系 一、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了解) 1、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1)对流 (2)传导 (3)辐射 2、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1)互补性 (2)中介性 (3)通达性 3、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度量 (P89) (1)城市个体之间的经济引力 (2)城市群体之间的经济作用 二、城镇体系的形成与类型 所谓“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城镇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 1、城市体系的形成 -克氏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 Christaller) 在193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把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从而以抽象演绎的方法创立了主要根据城市向它周围的腹地所提供的服务来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