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医学人体免疫

人体免疫系统 付金衡 南昌大学 中德联合研究院 人体免疫系统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组成。 人体免疫系统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是各类血细胞的发源地。胚胎期血细胞生成场所最早在卵黄囊,后移至胚肝和胚脾,最后由骨髓替代。成年期造血功能主要发生在胸骨、脊椎、骼骨和肋骨等扁骨的红髓。血细胞的祖先是多能干细胞,继而增殖分化为淋巴系和髓系干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分化为单能干细胞或前体细胞进入血流。禽类的前体B细胞进入法氏囊成熟,哺乳类包括人类的前体B细胞仍继续留在骨髓内直至成熟。   胸腺是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而T细胞亦称胸腺依赖性T淋巴细胞。骨髓中的T淋巴系前体细胞(前体T细胞)经血循环进入胸腺后,也称胸腺细胞。它们在胸腺激素影响下,最终分化为成熟T细胞,随后释放入血液循环中。 人体免疫系统 成熟T细胞和B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组织或器官,它们分别定居在固定的部位,成为机体的常驻警卫部队。若遇到病原体等抗原物质入侵,就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免疫物质与之对抗。我们身体某个部位发生创伤炎症时,该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便会肿大,这就是这些部位增加了“警卫部队”并在和病原体作战。   在感染过程中,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间互相协作、互相制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免疫防御功能。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天然免疫功能的抵御。一般经7-10天,产生了获得性免疫;然后两者配合,共同杀灭病原体。 屏障结构 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防御病原体的一系列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并能遗传给下一代,而且不同种的生物免疫系统有差异。例如人不会得鸡霍乱也不会被犬瘟病毒感染;同样,动物不会患麻疹。   天然免疫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密切联系。 基本概念 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 (nonpathogenic bacterium, nonpathogen)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生理学意义: 1.生物拮抗——作屏障 2.营养作用——产营养 3.免疫作用—— 有免疫 4.抗衰老作用——除废物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tistic pathogen)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 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 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 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①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或称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③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 (质) 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ce),即致病性的强度(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 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主要与三方面有关: 细菌的毒力强弱 侵入宿主机体的菌量 侵入部位是否合适 细菌的毒力物质 :侵袭力、毒素 (物质基础) 侵袭力(invasiveness)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荚膜 粘附素 侵袭性物质 毒素 (toxin) 外毒素(exotoxin)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