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更精彩(2011年中考研讨会2)潘毅鹏.ppt

让化学课堂更精彩(2011年中考研讨会2)潘毅鹏.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化学课堂更精彩(2011年中考研讨会2)潘毅鹏.ppt

让化学教学更精彩 ——浅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世界因化学而精彩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化学是美丽的,更是智慧的。 她不断向人们揭示出物质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同时也不断创造着美丽的新世界。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 在微观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如原子能领域的6个诺贝尔奖中,有4个化学奖 石墨烯、 C60及碳纳米管的发现和应用。 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在近100年里化学家合成或分离了近2300万种物质 ●合成纤维年产量1500万吨,远超天然纤维 ??? ●抗菌药物磺胺的问世,开创了合成药物时代 ??? ●据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总量将由目前的60亿增长到73亿~107亿,如何养活这么多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此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增产55%来自化肥,今后若干年仍将如此。 ??? ●解决污染问题离不开化学方法和手段 “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经被合成材料、合成药物、农化产品等‘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所包围,今天及以后的日子都要靠化学来支撑,没有化学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懿先生说:“化学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今后仍将是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科学之一。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能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来在他们的手上实现更大突破!” 化学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美 五颜六色的化学物质美; 简洁对称的化学符号美; 守恒有序的化学理论美; 排列整齐的化学结构美; 赏心悦目的化学仪器美; 科学合理的化学装置美; 熟练规范的化学操作美; 多姿多彩的化学现象美。 令人信服的化学结论美。等等,,, 课程改革取得很大成就,,, 我们仍常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状况: 初中——两极分化 高中——逐步退步 化学分数高的并不一定最喜欢化学,, 调查显示: 约42.1%的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原因有:不太做实验;上课太严肃,讲课枯燥沉闷;教法不当,重难点没讲透;处事不公,喜欢优生讨厌差生;等 如果每次考试学生成绩总是上不去,老师会说“怎么搞的,我讲过很多遍了你怎么还是不懂”。其实何不从我们自身找找原因呢? 有一个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学生查找课堂教学无效问题非常准确到位,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 1、靠拖堂讲完的内容基本是无效的; 2、不经启发就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结论是无效的; 3、三番五次地讲解学生已掌握的内容是无效的; 4、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上课是低效的; 5、讲完某个较难懂的知识点却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就接着进行下部分内容教学是低效的; 6、当问题比较简单时让学生讨论是低效的; 7、适当时候讲些题外话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但若题外话太多了反而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仅以教会知识为目标的教育是一种“把种子磨成面粉”的教育,种子磨成了面粉就再也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用“知识面粉”喂大的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让教学充满原创力 发展原创力的教学就是让思考从“原点”出发的教学。 (即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 是对知识产生过程中人们“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这些问题进行领悟的教学。 最简单的问题往往就是最具有原创力的;,[牛顿,,], 为了发展学生的原创力,要从那些最简单的问题问起,去回答知识源头上的问题。学生知道了产生某个化学知识的原初想法是什么,就会学习人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怎么思考问题的。 [例案]关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教学,, [教学设计]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 这位老师上课后先做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用6根火柴摆出4个互不包含的三角形。 ,,,,, 他在教学反思中写道:我留时间让学生思考,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这个思考过程。如果有学生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是一个有见识、有创造性的人。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被誉为定量化学之父的拉瓦锡就是从这个方向思考化学反应的人。 而我们大多数教学是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这个问题直接抛出来,让学生在这个既定方向上去思考,就把训练学生寻找方向的机会失去了。 崇尚识记结论的教学是很难培养具有原创力的学生。 以前我们在课堂里也会提出不少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只是为掌握知识而设计的,而那些具有原创力的问题常常被掌握知识的需要过滤掉了。 如果老师总是把知识当作既定的真理教给学生,这不是让学生思考,而是停止思考。 把教材当成“导火索” 既要防止那种“教教材”的做法,也要避免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