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关乡土历史讲课课件(第二课)2007-10-22-1-6.ppt
西关乡土历史 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帅诚江 *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与意义 (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课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状况及古西关的地域变迁 (三)远古西关的地理状况。 古代羊城八景之一浮丘丹井。景在西门口中山七路。古代这里是海中的浮丘石岛,今天已不复存在。从这一点上看,可见古代西关地区的确是被水包围的地区。 西关平原地貌特色及演变 西关平原是广州市区最大平原,这片山丘少的平原是由于西关正当河湾冲积地点所致。 由于地势向西向南倾斜,故河流也向西流出,少数南流(如柳波涌),且多能入潮。因此,平原上农作物有建基建围防潮、防洪之必要。 明清以来,西关平原开发即曾建有4条南北高基,有作堤围,有作大道,后来开街也沿着大堤建立。 目前可考有四条南北向基围,自北往南分别是: (1)永安围 《南海县志》云:“长一百四十丈,脚宽1丈,基面5尺5寸,自万善汛,官塘大路旁纸萤岗至龟岗止,道光九年(1829年)六月新筑。” (3)西乐围 今连珠街、康王直一带,《南海县志》称:“基长一百五十余丈,起自芦排巷后珠瑁岗北,至西禅寺兴和西约。”今北头仍称“高基头”。围内26村,大部成街巷多条。 (2)高基 今称高基大街,至驿巷。 (4)带河基 今开为带河路,北连西乐围。 西关的河流——涌 1.驷马涌、澳口涌 驷马涌到流花湖才出现涌形,广东画院即在涌边。到西华路始入荔湾区境。铁路以西即名澳口涌。驷马涌得名于两王入城时,靖王据此养马时,用为洗马地点得名。澳口涌因涌口有澳口村得名。 司马涌(洗马美称为司马)在彩虹桥下游有支涌南通陈家祠入上西关涌,为承永安围和西乐围内排水渠水量的人工开挖小涌,现已消失于地面,只余环彩涌边街东一段河涌。使两围水量南入上西关涌。 2.上西关涌 洗马涌南的陈家祠附近的南流一支,与长寿寺顺母桥一支汇于半塘村南,再经荔枝湾出增埗河及向南由柳波涌出白鹅潭。 3.下西关涌 上源在华林寺南面,下游在昌华大街入柳波涌出黄沙沙基涌。 4.柳波涌 柳波涌也是堤后洼地河涌,本亦宽阔,与珠江平行。 5.荔湾涌 今天荔湾涌是专指半塘口下的上西关涌出珠江水道而言。 荔湾涌为西关水患根源,即大潮涨入总口,潮水高达标高107.24米,而西关只有106.4米,建荔湾湖于荔湾涌侧,引水入湖仍不解决,故1964年建闸挡潮,才免水患。 (四)明代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 “荔湾渔唱”亦反映明代这里水乡泽国,河涌纵横,半是塘池地方,当然渔业是发达的。渔民白天出江捕鱼,晚上回来内湾停泊,这种水乡风光,值得称为八景之一。从历史地貌看来,由湾而沼、由沼而涌,由涌而田。由内湾、沼泽变为平原,正好反映今天西关平原地势特低的特点。 “一湾绿水对城东,宛转竹枝趁好风;引动万家空巷日,棹歌添得荔枝红。”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元兴元年,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后汉书》 “红尘笑罢宴红云,二百余年荔子繁” ---------------(清)阮 元《唐荔园》 “不养春蚕不织麻,荔枝湾外采莲娃。莲蓬易断丝难断,愿缚郎心好转家。” “荔枝湾外借阳沉,荔枝湾下野水深,郎过泮溏莫折藕,藕丝寸寸是侬心” ----------清末《羊城竹枝词》 “昌华苑接荔枝洲,影人珠江不肯流。试上五层楼上望,珊瑚千树水西头。” 是溪也,近带西村,远襟南岸,水皆缥碧,滑若琉璃,即古所称荔枝湾也。 --------- (清) 樊增祥 《西溪泛舟记》 近代荔湾区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在民国十年(1921年)之前,广州并不称作市,而是叫“省城”,设立的官府机构却叫市政所。 民国十年(1921年),广州才缓缓拉开了现代化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帷幕,开始成立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卫生、公用交通局等分管市政工作,那时还没有设立区一级的政权组织,而是将广州市管辖境内划分12个区,26个分区,设30个警察分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重新对广州改编盘整,将全市划为28个区,今属荔湾地段,有长寿、西禅、逢源、黄沙、陈塘、沙面区,以及西山、南岸、太平区等部分地段,切割得颇为琐细。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