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刘家安-2017民法总论5(法律行为2、代理、时效).pptx

中国政法大学-刘家安-2017民法总论5(法律行为2、代理、时效).ppt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政法大学-刘家安-2017民法总论5(法律行为2、代理、时效).pptx

第五节 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是否有必要区分成立与生效?“成立要件”解决什么问题,“生效要件”解决什么问题?(一)成立要件1。一般成立要件:意思表示“当事人”、“标的”的要求包含在“意思表示”之内2。特别成立要件契约行为:(两个)意思表示的合致要物行为:标的物的交付要式行为:特别形式的具备(二)生效要件当事人方面:行为能力标的方面(法律行为所欲设定的法律效果)合法(不得违反强制性规范)、妥当(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确定、可能(事实上不能、法律上不能)意思表示方面内在意思与外在表示一致(故意不一致:虚假行为;偶然不一致:错误)意思表示自由(欺诈、胁迫)特别生效要件附条件、附期限处分权之于处分行为民法总则143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对该条的简评不必要且有害法律行为成立的,应预设其有效《民法总则》第136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二、法律行为效力样态概述三、无效法律行为(一)规范依据《民法通则》第58条《合同法》第52条《民法总则》第144条、146条、153条、154条《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规定已为《民法总则》所替代(后法优于先法)(二)无效原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144条)虚假通谋行为(双方虚假行为)第146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违反强制性规范、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153条)《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强制性规范违反的后果——惩处、取缔(无效)的结合:无效且惩罚(买卖保护动物);无效而不罚(未达法定婚龄而结婚);惩罚而不无效(企业超范围经营);何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需要斟酌强行规范的立法目的加以确定 “公序良俗”的理解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154条)无效原因主要系“不法”(恶意),从而与中性的“虚假通谋”有别《民法总则》对单方虚假行为(表意人内心意思保留)的效力未做规定(三)无效的后果无效:法律行为当然、至始、确定地不发生效力(不发生意思表示中指向的效果意思)《民法总则》第155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可能发生当事人希望目的以外的法律效果(法定效果)回复原状义务损害赔偿义务《民法总则》第157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部分无效问题《民法通则》第60条: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民法总则》第156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例如:《物权法》第186条: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合同法》第53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其他:20年以上的租期约定;过高的定金等解释上应有例外:如除去无效部分,当事人根本不愿实施法律行为,则应解释为全部无效。四、可撤销法律行为思考:因受欺诈、受胁迫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应作无效处理,还是可撤销的处理?(一)可撤销的原因规范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第59条: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合同法》第54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民法总则》第147条(重大误解)、148与149(欺诈)、150(胁迫)、151(显失公平)(二)因“重大误解”而可撤销“误解”与“错误”之辨:应将“误解”作“错误”理解。何为导致法律行为可撤销的“错误”?源自表意人自己的认知,而非他人不正当影响的结果发生“错误”的表意人不存在故意(虚假行为)错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