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三) - 代词.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语法(三) - 代词.ppt

语法(三) 小结 课堂授课环节:课本P319-334页内容。 网络教学环节: /kfftp/jiao/12-right.htm /A-jxshkx200004017.html :8080/rwkx/hyy/kj/GHY/hyzs/xuci1.htm 课外自测环节:题库语法编。 * *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讲授有关虚词的常识。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但使用的频率却高得多,对读懂古文很重要。清代学者刘淇认为:“虚字一乖,判于燕越。”学习古代汉语的虚词,要着重掌握三个要点:一是确切分辨虚词的词性;二是掌握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三是准确地将其译为现代汉语。使学生了解实词与虚词的不同;明确古今关于实虚的不同划分标准;掌握代词、副词、连词、介词、语气词的用法,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别断定其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的用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所用课时】 18课时 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虚词指的是那些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然而,按照我国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虚词(古人称为“词”)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但包括今人也认为是虚词的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之类,而且还把今人不认为是虚词的代词、副词、叹词、象声词,甚至某些形容词、数词也看作是虚词。我们本章所讲虚词,实际上是传统语言学中的虚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高、语法作用复杂、意义比较虚灵的字(往往代表几个词或具有几种词性)集中在一处讲述,避免一字分散在几个章节出现。 com 第一节 代 词(4课时)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 一、人称代词 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它具有三个特点 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 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 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卬”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情况。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3、吾、我区别何在? ①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 ②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 谦称表示法: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 2、自称低贱的身份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 注意: 谦称词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虽相当于相应的第一人称代词,但在语法功能上又有不同,譬如,它不受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律的制约。 (二)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又叫对称代词,是称呼听话者的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②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列传》) 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 ④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  ⑤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一年》)  ⑥我胜若,若不我胜。(《庄子·齐物论》) 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内部差异: 1、从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看,“女”、“汝”、“若”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很少作定语;“而”常用作定语,很少作主语、宾语;“乃”多作定语,作主语很少见;“尔”可作主语、宾语、定语。 2、从使用环境看,“尔”、“女”、“汝”多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平辈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称呼,其它场合下以“尔”、“女”、“汝”称呼对方则是不敬的表现;“若”是一般的称呼;“而”、“乃”只表示单数。 3、“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活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①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国语·邵公弭谤》) ②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予录乃勋,引登九列。 (《后汉书·宋弘传》) 尊敬表示法: 古人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在对话及书信往来中,多用尊称的方法,而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词。 表示尊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1、称人之字 ①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②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称人以美德之辞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