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大众供应商质量能力培训-质量领先,卓越采购精品
* 什么是TPM? T=Total 综合性 1. 综合效率化 2. 生产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 3. 一切部门,全体人员参与 P=Productive 生产率 追求生产系统效率化的极限,使一切损耗为零,即“灾害为零,不良为零,故障为零”。 M=Maintenance 保养 以生产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对象的广义的保养,对象是单一工程的生产系统、工厂、生产经营体。 * * TPM的起源: 1. 故障维修制:5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基本准则是”只在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维修“,由机修组负责设备维修,操作者不参与。 随着企业的发展,工厂短期内必须完成大量定单,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促使维修工人的比例提高,设备故障造成废品率提高,于是产生了预防维修制。 2. 预防维修制:产生于50年代的美国,然后引进到日本,其基本准则是“对设备加强监控,在故障发生前就更换故障件”。这种制度也没有让操作者参与。 预防维修制的缺点:过剩维修或维修不足。于是在60年代产生了生产维修制。 3. 生产维修制:产生于美国,然后引进到日本。通过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事后保养、预防维修、改善保养、维修预防,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改进设备设计制造质量,但该保养方法仍没有让操作者参与。 70年代日本将生产维修制演变为全员生产维修制。 4. 全员生产维修制产生于70年代,该制度鼓励全员参与,系统包含了生产维修制和预防维修制中的优点,同时通过对操作者的培训,充分利用操作者的技能,由操作者对设备的一般故障进行维修。 * * 达到TPM的目的必须开展以下8项活动: 1. 提高设备效率化所做的个别改善(生产效率的极限化——降低效率损耗) 2. 自主保养体制的形成(以运转部门为中心,以7个步骤展开) 3. 保养部门计划体制的形成(保养部门) 4. 运转、保养的技能教育训练(人员培训部门) 5. 设备初期管理体制的形成(生产技术部门——对新计划阶段至保养的一切设备进行设计,产品技术部门—使新设备能早日稳定工作) 6. 品质保养体制的形成(结果管理——要因管理) 7. 管理间接部门效率化体制的形成(事务间接部门的环境改善方法,个别改善部门课题的设定及其开展的方法,必须在支持生产部门实施TPM的同时提高本部门的成果) 8. 安全、环境等管理体制的形成(安全、防灾活动,具有TPM特性的安全活动) * 1. 故障损耗: 功能停止型故障即突发故障,功能下降型故障指设备没有达到其原有功能。 2. 准备、调整损耗 准备、调整阶段的停机 3. 刀具调换损耗 在机械加工厂,因刀具寿命而调换刀具的时间,刀具折损引起的报废、修正时间。 4. 加速损耗 从生产开始到稳定时的时间,由于加工条件的不稳定性,夹具、模具的不完备,试切削损耗、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准等因素,发生量不同。 5. 检查停机损耗 与普通故障不同,因暂时故障而停止设备,或设备处于空转状态。 6. 速度损耗 实际运行速度比设备的设计速度慢。 7. 废品、修正损耗 因废品、修正引起的损耗。 * 举例: 一天的负载时间 460分 故障时间 20分(停止损耗时间=故障停止) 准备时间 20分 调整时间 20分(停止时间的合计) 一天工作时间 400分钟 时间工作率 400/460*100%=87% 一天的产量 400个 基准周期时间 0.5分/个 实际周期时间 0.8分/个 性能工作率 0.5分/个*400个/400分钟*100%=50% 废品 8个 正品率 (400个-8个)/400个*100%=98% 设备综合效率 0.87*0.50*0.98*100%=42.6% * 零故障的基本观点: 设备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 人的思维及行动改变后,设备就能实现零故障 要从“设备产生故障”的观念转变为“设备能实现零故障” 潜在缺陷的两种缺陷形式 1. 物理上的潜在缺陷 *灰尘、污垢、原料黏附 *磨耗、偏斜、松动、泄漏 *腐蚀、变形、伤痕、裂纹 *温度、振动、声音异常 2.心理上的潜在缺陷 *尽管看见了,但不加关心,视而不见 *认为问题不存在,视而不见 *技能水平不够,看不到缺陷存在 发现缺陷的方法: 1. 应具备条件 从原理或功能的角度分析所需的理想条件 2. 认真对待微小缺陷 对待重大缺陷十分重视,一直采取种种对策来解决,但对慢性不良却视而不见 * 成功关键:干劲、方法、活动场所——(硬环境、软环境) 1. 目标是培养出一批有干劲、有方法、自觉向上的人 2. 形成上司与同事间十分融洽的环境(心理环境) 3. 形成便于活动的工作场所(物理环境) 活跃集团的有效道具: 1. 活动板——放在人员集中的地方,记载要点:行动方针、进度表、成果记录、重点课题、反省电、改进事例、记录不良数等 2. 会议——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