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节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5课件(3422KB).ppt

第3章节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5课件(3422KB).ppt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性衰退 资源型衰退 结构性衰退 消聚性衰退 衰退的原因 ——由于区域优势失去导致经济增长衰退。 ——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资源枯竭而使经济增长衰退。 ——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出现衰退,没有新的主导产业替代。 ——过度集聚,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水资源不足、能源和劳动力供应紧张等,制约了经济持续增长。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 一般的阶段划分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六个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 一般的阶段划分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六个阶段 “起飞”学说 实现“起飞”的条件 ①有较高的资本积累能力 ②建立“起飞”的主导部门 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 经济结构的剧变 工业化的持续成长 成熟阶段 ①标志:铁路、建筑、钢铁工业以及大量使用钢铁的机械设备工业的发展 ②动力:对供给方面的大量的投资 ③局限性 ①标志: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的形成 ②动力:消费者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 标志: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业为主导产业 高额群众 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 质量阶段 “起飞”后的经济成长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一、工业化的一般模式 二、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 三、初级产品出口模式 四、进口替代模式 五、出口导向模式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一、工业化的一般模式 概念 资本积累方式 占有劳动阶层的剩余价值 一是扩大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差,实现农业剩余向工业转移; 二是非农产业的劳动者收入低于创造的财富,使得收入分配向资本积累倾斜。 扩展海外市场 结构演化 (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二、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 高速的经济增长 目标 优先发展重工业 途径 高积累 源泉 评析 积极的作用 弊端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三、初级产品出口模式 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优势,出口农矿产品,以便获取急需的相应外汇,通过向发达国家购买工业化设备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道路 局限性: ①产品供求与价格受发达国家的控制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源价值削弱 ③发展中国家在不平等交易中损失较大 ④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依附性 原因 减少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 改变畸形的经济结构 发展民族工业 条件 ①对进口商品实行严格的限制 ②维持本国货币的较高汇率 四、进口替代模式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概念 指用自己生产的工业品来替代需要进口的工业品,从而实现工业化。60年代进口替代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 四、进口替代模式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一般最终消费品 第一阶段:发展国内需要的资本品 作用 提高了工业品的自给能力 发展了民族工业和产品结构多样化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际贸易和国内就业状况 问题 替代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外汇短缺不能彻底改变 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五、出口导向模式 基本目标 ①利用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出口 ②出口扩大带动就业增加 ③扩大出口改善贸易条件,增加外汇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五、出口导向模式 基本目标 成效 ①经济的较快增长 ②改变了产业结构 ③出口迅速增加 第五节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式 五、出口导向模式 基本目标 成效 缺陷 ①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性增强 ②经济表现出脆弱性 案例:日元升值的历史教训   上世纪70年代,日元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日元兑美元汇率从360∶1的固定低点升值至240∶1。但美国政府对日元币值如此大幅上升仍很不满意,委派财政部长贝克于1985年9月22日召集了由西方5大国财长达成“广场协议”,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共同干预,促使其他4国货币,尤其是日元和德国马克升值。  迫于美方压力,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忠实”履行了“广场协议”,开始与美国一起大规模干预日元汇市,日元兑美元汇率随之急剧攀升,很快于1985年底突破了200∶1,1987年初再突破150∶1,到1988年初已逼近120∶1。这意味着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已整整升值了一倍。   案例:日元升值的历史教训   日本出口贸易的迅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日元币值相对较低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广场协议”后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日本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打击,以致严重依赖外需的日本经济很快陷入了一场“日元升值萧条”(意即日元升值带来的萧条)。  为摆脱日元升值萧条,日本政府和日本银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