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观课件(572KB).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明内涵的视角整合中国古代史 二、物质文明史 第一章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二章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三章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四章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五章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 第六章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从文明内涵的视角整合中国古代史 三、精神文明史 第一章 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二章 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三章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章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五章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第六章 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 从文明内涵的视角整合中国古代史 四、文明的碰撞、交流与融汇史 第一章 第五节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华夏文明与少数民族的文明交流)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华夏文明的内部交流) 第二章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文化的整合) (华夏文明的内部交流)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华夏文明与少数民族的文明交流) 第三章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华夏文明与少数民族的文明交流,内部交流)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的交流(佛教文明传播,外部交流) 从文明内涵的视角整合中国古代史 四、文明的碰撞、交流与融汇史 第四章 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中原农耕文明同游牧等文明的交流(内部交流)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的交流(外部交流) 第五章 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第五节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 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流)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的对外经济交流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的交流(外部交流) 第六章 第三节清朝采汉法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的交流(西学东渐,外部交流) 从文明内涵的视角整合中国古代史 五、对待文化文明的态度 1、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待文化的态度 2、秦始皇对待文化的态度 3、西汉对待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4、魏晋南北朝对待文化的态度(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 5、少数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孝文帝改革) 6、隋唐对待文化的态度(隋唐对待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态度;少数民族对待汉文化的态度) 7、宋对待文化的态度 8、宋元时期少数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 9、元朝对待文化的态度 10、明朝对待文化的态度 11、清朝前期对待文化的态度(满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 12、近代对待文化的态度(不同阶级、阶层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 六、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史 萌芽 远古传说时期 勃兴 夏商周三代 奠基 秦朝 定型 西汉汉武帝 内敛柔弱 两宋 迟滞凝重 元明清 转型 近代 整合创新 现代 七、古代中华文明的特点 政治文明 家天下(王朝政治,君统) 宗法社会(宗统) 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君权父权合一) 专制主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 周期循环(五行说) 物质文明 农业文明 小农经济 重农抑商 江南经济发展与经济格局变化 精神文明 儒家纲常伦理 文化专制主义 文明的交流 以夏变夷 中原农耕文明同化游牧文明等(内部交流)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与弱化 佛教传入中国及中国化 中学西传 西学东渐 由开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开放与封闭并存 外柔内厉 (五)破除误区,夯实三基 当前高考通过“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其核心仍然是考查学生“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因此,夯实基础,守住阵地是高考取胜的秘诀和法宝 。 目前高考历史复习备考要克服四个误区:一是不重视记忆。有些学生认为基础知识“死记硬背”不需要了,平时挺乐意做各地所谓的模拟题,热衷于各地的信息,淡化基础,结果一到考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从下笔,逻辑混乱”。 “死”读书固然不可取,但读“死”书却不可少。当然,如果只记“死”了基础知识,而不能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把基础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加以整合,能力得不到提升,也是拿不到高分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只有“死记(史记)”,才能“背多分(贝多芬)”并没有完全过时。历史记忆力求做到:先死后活,死中求活,死活结合,死去活来。 掌握历史记忆十六字真言 先死后活 死中求活 死活结合 死去活来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基础不重要,能力很重要”,片面夸大了能力的重要性,实际上是放弃了基础。其实这种看法不对,新的高考改革趋势表面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