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专题二结构与语言(490KB).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 3.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如何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 “必要”起限定作用,强调在一些事上心存畏惧是必需的,但这并不等于承认自己怯懦。 4.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应该放在第④段。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放在第④段,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 语文 专题二 结构与语言 陕西省 一、分析论证结构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1)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又叫“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 (2)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本论”又称“正论”,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3)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通常被放在文章的最后,与引论相呼应。 2.检索题型 (1)运用了什么论证结构? 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2)论证思路怎样?(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论证过程怎样?)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然后分析: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回答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________观点,先通过________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使用________论据,然后对论据________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________观点(或得出________的结论)。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中间本论部分还应考虑从几个方面论述和先后次序问题。 3.从结构角度分析文段作用 (1)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具体答题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________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或引出________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或引出________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________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或引出________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2)中间文段结构作用:承上启下。 (3)结尾段的作用: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________的结论;②重复或强化________的中心论点;③发出________的号召或劝勉人们________;④补充论证了________。 二、品味议论文的语言 1.理解关键词句含义。 ①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句: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来理解。 ②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句:结合文章主旨理解。 ③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 2.品味议论文语言特点的方法: ①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上品味。注意被选择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确保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②从限制词语的使用上品味。答题模式:这个词语表示……意思,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③从语言的逻辑上品味。答题模式:这个句子有……的逻辑关系,体现了论证思路的严密性。 ④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答题模式:这个句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强调了……观点。 一、(2015·沈阳)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唯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