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集集地震同震变形研究-交通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集地震同震变形研究-交通大学

第六章 集集地震同震變形研究 雷達干涉技術在地震災害的應用中,可以快速且全面的獲取高精度的地表變形資 訊,本研究以 ERS-2的衛星雷達影像,利用差分干涉的技術來偵測集集地震的地表變形 情形,配合 GPS的調查資料,探討該項技術在多植被的台灣地區應用的可行性及其精 確度。 為能確實的比較所獲得的結果,將 GPS量測所測的點位變動資料,經內插處理及 座標轉換後,形成雷達座標系統之干涉條紋圖,然後與雷達干涉處理所獲得之結果進行 比對,經檢驗後顯示兩者干涉條紋的變化情形相當一致。本研究並利用 GPS 在水平方 向具有高精度的特性,將 GPS的水平資料當約制條件,求解出差分干涉技術的垂直變 形量,並將此垂直變形量與 GPS 垂直變形量相互比較,亦獲得良好的結果。 6.1簡介 雷達干涉技術係利用兩幅同一地區不同時間 (位置所拍攝的影像作干涉處理,此方) 法能產生高精度的數值地形模型[Zebker and Goldstein, 1986; Madsen et al., 1993] ,更能利 用差分干涉技術,獲得地表的變形量 [Massonnet et al., 1993; Zebker et al., 1994a] 。該項技 術目前主要應用於地震變形及地表下陷偵測等研究領域 [Massonnet and Feigl, 1998; Rosen et al., 2000] 。 在地震的變形監控部份,傳統的方法係利用測量技術量測每個點位的變動情形,其 所須的時間及人力都相當的龐大,近年來隨著 GPS 科技的發達,雖然可以較快速的獲 得各個點位的高精度變形資料,但是仍需相當的人力且僅能獲得點位的變形資料。而利 用衛載的雷達資料進行監控,可利用衛星的在固定軌道上運轉,會週期性的拍攝各地區 影像的優勢,而不必擔心缺乏地震前資料的問題;另外因雷達具有穿透雲層的特性,能 在天候不佳時拍攝影像,且影像涵蓋大區域的範圍,可以獲得大區域且全面性的資料, 配合差分干涉的技術可以獲得高精度的資料。因此以雷達差分干涉技術應用在地震變形 的應用上,是一項強而有力的工具 [Zebker, 2000] 。 99 1999 年 9月 21日 1:47 am 於台灣中部集集附近地區發生了規模 Mw 7.6的強烈地 震,震央位於北緯 23.85° ,東經 120.78° ,此為台灣地區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造成 人民傷亡及嚴重的財產損失。根據遠域資料分析本次地震之震源錯動面積高達 4,000 平 方公里,其地表變形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車籠埔斷層及大茅埔斷層間變形量非常嚴重, 而其較規律的部份則是車籠埔斷層東側的部份有比較大位移量,而在車籠埔斷層西側的 位移量則比較小。 震後,有許多學者利用 GPS及 D-InSAR 技術來偵測地表的變形情形,首先發表量 測結果的張嘉強教授以 99個 GPS 站的水平資料,計算得點位的水平位移量約為 0.1 m 至 8.5 m[Chang, 2000] 。楊名教授蒐集了285個 GPS點位地震前後的變動資料,結果顯 示垂直方向最大位移量為 4 m ,水平位移量最大達到9 m [Yang et al., 2000] 。余水倍先生 則利用從 1992 年至 1999 年每年週期性的控制點來預估地殼變動情形,並以震後 3個月 的 GPS現地實測資料估計地震同震變形量,量測結果上盤水平位移量 1.1 至 9.1 m ,下 盤的水平移動量較小,為 0.1 至 1.5 m ;上盤的垂直變動量為1.2 至 4.4 m ,下盤則下陷 0.02 至 0.26 m[Yu et al., 2001] 。 有關雷達差分干涉技術在集集地震同震變形相關的研究,Suga 等(2001)在震後分別 以 1999/1/21 、1999/9/23及 1999/5/6 、1999/9/23 兩個不同時間對的影像,進行干涉的處 理。研究結果顯示,在雷達視距方向的最大變形量約為 22 cm 。研究成果並以成大的GPS 資料進行驗證,證實斷層下盤的位移量為向右移動,上盤的變動量為相左移動,移動的 型態一致。該文為震後最先發表的地震變形干涉圖,僅以變形趨勢驗證與 GPS的量測 結果一致,並未進行干涉處理的精度比較及評估。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