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面向生态过程的城绿地评价与规划模式.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向生态过程的城绿地评价与规划模式

面向生態過程的城市綠地評價與規劃模式研究 ——以南京主城區爲例 唐繼剛 南京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 一、背景與意義 1.1 完善的綠地系統是生態城市建設的內在要求 從 “易經 ” 、“道德經 ”到康有爲的 “大同書 ”,從“太陽城"、“田園 城市"到道薩迪亞斯的“人類環境生態學"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理想生 活與住區的積極探索與追求。二次大戰之後,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前所未有 的關注。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與生物圈 (MAB)計劃中提出 “生態城 市 ”這一概念,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回應。如今,生態城市已經被公認爲城市發 展的最高形式。雖然各個國際組織、學術流派對生態城市的理解還存在很大的差 別。但是,在重視城市自然系統、特別是城市綠地系統對於城市生態環境的反饋 調節作用這一點上意見是統一的。 前蘇聯生態學家亞尼科斯基 (1987)將生態城市定義爲[1] :根據生態學原理, 綜合研究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系統,並應用生態工程、社會工程、系統工 程等現代科學與技術手段而建設的社會、經濟、自然可持續發展,居民滿意、經 濟高效、生態良性迴圈的人類住區。在生態城市中,人和自然和諧共處,互惠共 生,物質、能量、資訊高效利用,技術與自然充分融合,人爲創造力和生産力得到 最大限度的發揮,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環境質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1984年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報告提出生態城市規劃的 5 項原則[2] :生 永續環境 .tw 態保護戰略 (包括自然保護,動、植物區系及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基礎設施 (自然景觀和腹地對城市的持久支援能力);居民的生活標準 ;文化歷史的保護 ;將 自然融入城市。國際城市生態組織發起人 Register (1984)提出的 20 條生態城 市建設原則[3] ,有5 條與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城市綠化有關。第二屆國際生態 城市會議的組織者,澳大利亞建築師 P.F.Downton (1991)認爲[3] :生態城市就 是人類社會內部,人類與自然之間實現生態上平衡的城市。 1.2 城市綠地規劃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 在生態城市等思潮影響下,城市規劃對生態目標越來越重視,城市綠地規劃 成爲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部門組織的城市生態規劃、生態市規劃 更是把城市綠地規劃作爲中心工作之一。有的城市還單獨組織編訂城市綠地系統 專項規劃。但是,城市綠地規劃的理論基礎卻非常薄弱,與其對於生態城市建設 的重要意義,以及其所受到的重視程度很不相稱。具體表現在: 1.2.1城市綠地結構、功能之間的聯繫規律沒有得到系統的總結 城市綠地規劃的目的在於尋求特定約束條件下的綠地最佳佈局,以達到其功 能的最優化。因此。城市綠地結構、功能之間的聯繫規律是城市綠地規劃最重要 的理論基礎。然而,到目前爲止,這一研究是非常零散的,急需進行系統的總結。 綠地的環境效應已成爲常識,然而對於綠地如何佈局有利於緩解熱島效應、如何 佈局有利於改善空氣質量、如何佈局有利於物種基因交流等涉及結構-功能兩方 面的問題多數懸而未決。 1.2.3 傳統的城市綠地指標存在缺陷 永續環境 .tw 目前常用的城市綠地標準主要包括人均綠地面積指標和綠地占城市用地的 百分比兩類,分爲人均綠地面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綠地率、綠地覆蓋率四項 [4] 。計算公式分別爲:1.人均綠地面積(平方米) 城市所有綠地總面積/城市人 口;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平方米) 城市公共綠地總面積/城市人口;3.城市綠 地率(% ) 城市六類綠地面積之和/城市總面積 100% ;4.城市綠化覆蓋率(% ) 城市內全部綠化種植垂直投影面積/城市面積 100% 。這四項指標的特點在於 它們表現了城市綠化的整體水平,不同城市間很容易對照比較。但在實際的應用 過程中,這些指標存在很大的缺陷: (1)城市面積是綠地指標計算的重要基數,然而城市邊界劃定具有很大的 主觀性,這必然影響綠地指標的客觀性和可比性(圖 1)。 a.綠化率=50% b.綠化率=33.3%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