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媒现象与政策.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传媒现象与政策

第八章 香港傳媒現象與政策 二零零三年三月 傳媒是光明的 ,也是暗淡的 。傳媒是社會的明燈 ,也是淫賤的尺規 。香港傳 媒充斥著矛盾 ,批評與讚頌 。應該瞭解的是 ,香港的傳媒現象是獨特環境的產物 , 只能通過誘導及適當的政策來催生改善它的動力 。社會必須要正視 ,適應與傳媒 互動地協調發展。 奇特環境下的香港傳媒現象 近年來 ,香港傳媒的發展逐步確立社會第四權的影響力 。傳媒的議題很快凝 聚為社會焦點,並且影響公共政策的訂定與推行。 在三權嚴重缺陷和威信不足的情況之下 ,第四權于全無制衡的狀態中崛起。 在平時 ,它自封為社會道德守護人 、調查員 、控訴員和審判員于一身 ;一遇到對 其本身道德和操守的指責時 ,則自辯是商營機制 ,要討好受眾 ,要滿足其即使是 最低賤的欲求。 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的迴圈現象是香港社會的常設型態 。淩晨二時 ,第一批 報紙發售 。在旺角 、灣仔街頭 ,報章的頭條已散發威力 。上午六時 ,電臺電視新 聞紛紛開始引述報章頭條和社論 。上午八時 ,電臺烽煙節目正式登場 ,再次演繹 報章頭條 ,質詢政府 。午後 ,報章記者開始跟進電臺烽煙節目的迴響 ,發掘其它 報章的題材 ,或出席記者招待會 。傍晚 ,第二輪的電臺烽煙節目再掀爭論 ,而報 社編輯就開始訂定明日報章頭條。子夜,報紙出版了,另一輪迴圈又再接力。 1 如果一則新聞只經歷一 、二次迴圈 ,未能成功地 「炒大」,那則新聞便會自 動消失 。但一則新聞經歷三 、四次迴圈 ,那就很可能 「越鬧越大」,一發不可收 拾了。 儘管公眾對傳媒有很多批評 ,但傳媒堅持言論自由原則 ,發揮了監察政府及 挑戰權威的角色 。程介南事件 、梁錦松買車 、元旦 「新年快樂」的處理都是傳媒 監察力的成績表。對此,社會對傳媒表現必須予以充份肯定。 但今天的傳媒同樣地存在不少值得非議的文化: 1. 「血」的文化:圖片要見「血」、報導要見「血」、評論要見「血」。 2. 政治八卦盛行:八卦不再是娛樂版的專利。政治八卦已成報章新聞的賣點。 3. 取態鮮明:報章標題含明顯態度,用語尖銳及有搧動性。一些頭條標題的例 子:「誠信破產」、「香港萬稅「、「下臺」、「一鋪玩完」。 4. 公器私用,不受制衡 :傳媒老闆不時利用旗下傳媒攻擊其私敵。遠者有《東 方》以「狗仔隊」滋擾法官,近者有《星島》與《壹傳媒》的互打等。受傳 媒打擊者許多時因為沒有陣地,根本無法還擊 。其它還擊的嘗試,往往會被 醜化為握殺言論自由,甚至會被告誹謗。 5. 不尊重私隱:狗仔隊盛行,打著「公眾知情權」高於一切的幌子,不時介入 與公眾利益關係不大,只滿足群眾偷窺欲的事件,惹人反感。 6. 質素參差,學養不足: 「抄料」、「駁料」甚為普遍,記者憑道聼塗説作報 導,許多時不作兩方面的求證,對採訪主題研究不足。 7. 造就了一些罵人的「名咀」: 「名咀」的長時間主觀的,不容分辯的鞭撻容 易製造對抗文化。 縱然公眾對傳媒有很多不滿,但傳媒依然有它的市場。這是因為社會怨氣沖 天 ,市民沒有宣洩管道 。政制開放不足 ,政黨只扮演反對派角色 ,公眾參與政府 2 決策的空間有限 。在缺乏參與管道和政府威望下降的情況下 ,傳媒成為市民申訴 及發表意見的平臺,甚至是凝聚公眾情緒的園地。 政府與傳媒的互動與公關策略 傳媒既可贊 ,又可惡 ;政府既要利用 ,又要防禦 。雖然很多人不滿傳媒的表 現 ,但今天傳媒的型態有其客觀的合理性 ,公眾與政府都不能拒而遠之 ,而是要 與傳媒共存共榮。 可是 ,在處理傳媒的對應策略方面 ,特區政府的思想包袱太大 ,經常採取 「逃 跑」政策 。結果使政府變得越來越被動 ,公眾形象大受損害 。近年 ,政府面對傳 媒的策略往往出現下列的失誤。 1. 經常以「消息人士」放料: 由於害怕新政策曝光面對傳媒的壓力,政府經常 以「消息人士」放料。這種安排的好處是可預先量度社會民情的反應,以便 更好調節新政策出臺的安排。不過,現時太多 「消息人士」訊息流通,傳媒 又會經常誇大或突出「消息人士」的資訊,孰真孰假難以分辨。結果,事先 張揚的真真假假消息可能為新政策出臺帶來更多麻煩。 2. 放料協調不足: 由於官員相信傳媒不會胡亂報導「放料」資訊,習慣以「消 息人士」放料。而放料太多,有時候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