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山东科学技术厅.PDF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山东科学技术厅.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山东科学技术厅

1、项目简介 不整合是地层间的一种非连续接触关系,与褶皱、断裂构成沉积盆地三大关 键控油气构造。分布于不整合附近的油气约占资源量的 30%,主要为地层油气藏。 与褶皱、断裂相关的构造油气藏的探明率已超过了 70%,而地层油气藏的探明率 不足 30% 。我国日益增长的油气能源需求,凸显地层油气藏的战略地位,是今后 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传统的将不整合作为“面”状构造的认识严重制约了地层油 气藏的勘探进程。“十五” 以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然基金等项目的持续支 持下,针对不整合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表征刻画技术和控藏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 开展了多学科联合攻关,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 1、提出了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构建了空间结构模式,实现了不整合由“面” 到“体”的认识创新。因地质作用过程及其产物的差异性,不整合不是简单的“面” 而是复杂的“体”,依其构成可分为上、中、下三层,提出了不整合结构体的概 念,阐述了结构单元组成及特征,揭示了不整合结构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不同岩 性不整合结构体的空间模式,解析了不同结构单元成藏条件的差异性,为地层油 气藏勘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形成了不整合结构的识别技术,建立了量化评价标准,实现了不整合定 量表征的技术创新。基于结构单元及其物质组成的差异性,提出了利用岩石风化 程度及风化指标判定不整合结构单元的量化标准;建立了利用测井信息识别、厘 定不整合结构单元的量化指标;形成了利用地震特殊处理及综合分析技术识别不 整合结构、预测地层圈闭的方法;识别精度达到 0.5m,勘探符合率达到 80%, 为地层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关键技术。 3 、揭示了不整合结构的控藏机理,创新了地层油气藏的成藏理论,实现了 油气勘探新突破。不整合结构体下层和上层构成油气运移“双通道”,中层是遮挡 油气的必要条件,并创建了其输导和封堵能力的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上层超覆 线、下层剥蚀线以及中层发育区(“两线一体”)是控制地层油气藏的关键要素, 突破了传统“界面”控藏的局限性。研发了不整合结构控藏的物理模拟系统,揭 示了控藏机理,创新并丰富了油气成藏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新疆玛湖凹陷、胜利 东营凹陷、华北冀中坳陷等盆地的地层油气藏勘探,使探井成功率提高了 30%, 新增探明储量 1.4038 亿吨,已产生经济效益 103.93 亿元。 该成果得到高度评价:贾承造院士将不整合结构研究列为近年影响中国油气 勘探的重大理论技术进步之一;戴金星院士和刘宝珺院士为主任的鉴定组先后评 价本成果“不整合结构控藏作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整合结构识别技术、 相关油气藏勘探技术等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际著名的ELsevier 出版社引 用相关成果达到 100 余次。 本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9 项,软件著作权 6 项,发表论文 178 篇(SCI、EI 收 录 89 篇),引用 3000 余次,出版专著 8 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8 人次,培养研 究生 120 人,培训油田技术人员 160 人次,培育了山东省 “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 团队” 。该成果获得 2013 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①主持了研究工作;②负责制定了项 目研究路线、研究方案、研究计划;③编写了研究报告;④提出并建立了3 大科 技创新成果:提出了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建立了空间结构模式,形成了测井资 料识别不整合结构的定量评价技术,研发了不整合结构控藏的物理模拟系统,提 出了“四定一综合”的勘探指导思想;⑤授权发明专利 9 项,公开出版专著 5 部、发表学术论文 97 篇,其中被 SCI、EI 收录 51 篇,参加国际会议 25 次,博士、 硕士研究生 90 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⑥将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胜利 油田、新疆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等单位。 (2)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①参与项目研究工作,并为项目研究 提供经费支撑;②参与制定了项目研究路线、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及项目鉴定; ③负责火山岩风化壳岩溶特征、地层油气藏的分类、地层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不整合结构成藏机理物理模拟等研究,并参与地层油气藏勘探部署思路的制定, 对创新点1、3有突出贡献; ④申请发明专利1项,公开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 论文44篇,其中被SCI、EI收录22篇,参加国际会议18次,博士、硕士研究生30 余人,取得了良好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