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歧视专属到共享基于关怀伦理的道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9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ep.,2012
第41卷 第5期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1No.5
■教育学研究
从歧视、专属到共享:基于
关怀伦理的道德教育
胡 金 木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在关怀伦理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女性的道德主体地位,道德教育也逐渐从对女性的道德歧视中走
出,进而从同质化的道德平等走向差异化的道德平等。关怀伦理思想在引领女性远离道德歧视的同时,又陷入了
一种道德性别化的困境,从性别歧视滑向了性别专属。道德教育若要摆脱性别歧视与性别专属的双重困境,则需
要清醒地认识到关怀是人类一个普遍的道德教育概念。无论是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念的关怀,还是作为一种道德
教育模式的关怀,都是男女两性所共享的。
关键词:道德教育;关怀伦理;性别歧视;性别专属;两性共享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5-0125-07
收稿日期:2011-10-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880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
项目(10JJD880009)
作者简介:胡金木,男,安徽金寨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
中心研究人员。
① [1]373
面对歧视女性的道德教育传统 ,在女性主义 词” ,所有冠以人类的实践与理论,都是以男性
思潮的促动下,关怀伦理迅速成为伦理学以及道德 为中心的实践,是男性所构建的理论。在父权制的
教育的重要主题。关怀伦理致力于道德与性别关系 传统社会中,传统伦理主要表现为男性伦理。这是
的探讨,旨在提高女性的道德地位以及树立女性良 一种以男性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伦理思想,道德生活
好的道德形象,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情感、关 以及道德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男性特征,广大女性
系以及相互关怀。然而在批判男尊女卑的传统道德 成为道德教育专制的对象而深受性别奴役与摧残。
教育之时,关怀伦理及其道德教育实践往往把关怀 在这种道德教育范式下,道德歧视与道德专制伴随
伦理视为女性所专属的理论。这就使当前道德教育 着女性,女性的道德主体意识尚未觉醒。
面临着双重困境,即道德教育不仅要摆脱性别歧视, (一)道德发展中的性别歧视
还要走出性别专属。 传统伦理学及其道德生活中对女性的道德歧视
一、阴阳殊性:歧视女性的道德教育传统
① 传统社会的道德教育主要是一种渗透式的道德教
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父权制社
育,或发生在日常道德生活中以风俗教化的方式出现,或存
会,其基本特征是男优女劣,男尊女卑,两性二元对 在于具体的知识教学中以微言大义的面貌呈现。本文的德
立。“‘人类’这个词是阳性的,而不是个中性 育传统也正是这种意义上的,而不是学科化的德育传统。
125
主要表现在道德发展水平与道德发展领域等两个维 对顺从父母和丈夫。如,《女诫》从“卑弱”、“夫
度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