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写作-对外汉语研究中心.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化写作-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从“个人化写作”到“个人化”写作 宋 萍 [内容提要]“个人化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引 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文坛论争的热点。本文通过对 批评观点的梳理,发现对 “个人化写作”存在不同的理 解:广义的个人化写作和狭义的 “个人化”写作乃至私 人化写作,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指出狭隘化 理解对创作和批评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 作;狭隘化 无论是考察当下的文学创作还是文坛论争,“个人化写作” 始终都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总体说来,它是20世纪90年 代中国社会体制与文化系统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分子的重 新定位的产物,是对以往文学创作“集体化”、“主流化”等言说方 式的一种疏离,体现着一种新的写作立场和视角。目前批评界 对其多有争议,尚未达成共识,原因之一在于,这个词本身含义 上的暧昧含糊造成了人们对它的理解的分歧。 §1认同、倡导的主要观点是:文学创作天然的就是个人 的,它的正当性或不容怀疑性是无需论证的。作为一种艺术创 作,它属于个人想象和精神空间的建构,是一种立足于个人经验 和记忆的展望,支持它的,更多的是个人对存在的真实体验。作 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具体的审美的发生,即具体的审美体验的 生成,当然都不能不是个体的。文学写作是创作主体审美意识 的物态化活动,所抒发表现的审美体验必然是个体的。90年代 以来文学创作中出现的个人化倾向,是社会发展变化,个体得到 认同进而人的个体意识不断强化在文学上的必然折射,是文学 以及作家的重新定位的自然结果。个人化写作,它在强调文学 回归到本身,叙事回归到自我生命内在状态、发掘创作主体自身 的生命体验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因而,将拓展出新的 创作空间,成为目前文学创作的趋势所在。谢冕就在一篇关于 诗歌的文章中这样讲到:“诗歌的出发点本来即在个人,所有涉 及外界的大的关怀或钟爱,无不发生于诗人的内心。从最初的 动心到表达,诗的营造过程都是个性的。”①李敬泽先生也说 到:“比如个人写作吧,我以为这本该是常识、是底线,从‘人’和 ‘个人’在启蒙时代被发现以来,真正的写作就必然是 ‘个人写 作’,你想不‘个人’都不行。”②陈思和也在他的《中国当代文学 史教程》里写道: “立足于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并没有使文学本 身遭遇绝望,也许倒是回归到文学本体的起点,它因而可以打破 以前强加于文学之上的宏大叙事模式,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 ①谢冕:《丰富而又贫乏的年代》,《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②李敬泽:《个人写作:止于常识》,《文艺报》2000年2月22日。 个人叙事方式,并且也真正地建构起丰富和多元的文学景 观。”① 否定、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新生代作家韩东、朱文,女作家 陈染、林白以及稍后的卫慧、棉棉等人,把他们的写作归为“个人 化”写作、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欲望化叙事等。对于陈染、林 白的小说,批评界认为她们过分局限于狭隘的内心体验,迷恋于 私语梦呓似的话语操作,致使作品的社会与审美价值大打折扣。 她们作品中表现的“分裂的自我,自闭情境,同性恋,单一性的重 复 ‘我’的故事,对欲望的顶礼膜拜”②等倾向表明她们已经走 入了写作的精神困境。而对韩东、朱文等人,则认为他们在对当 下社会赤裸裸的物质欲望和官能欲望追逐的描述中缺乏道德的 评判、理性的分析,本身即是他们沉沦于欲海对世俗的欲望的认 同的表现。“新人类”女作家卫慧和棉棉,在对欲望的展现和追 逐上走的更远,使写作失陷于欲望而沉沦,“是生命价值和审美 价值的失控和迷离”。③总之,普遍认为他们的写作沉溺于个人 狭隘的世界,沉迷于一己私欲的物质生活,漠视、逃避更广大的 公共领域,缺乏应有的社会意识、人文关怀和批判精神,并未带 来创作的个性纷呈的繁荣局面和达到新的高度。 应该说这两方面的观点都是切中肯綮的,都大致说到了个 人化写作的特点。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对于同一文学现象, 为什么竟然有反差这样大的两种评价?他们批评的焦点是否发 生了转移?他们对个人化写作的界定是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会有这种不同? ①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38页。 ②董小玉:《女性作家个人化写作的精神困境》,《西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1 期。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