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说一先秦儒家自然审美观.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德说一先秦儒家自然审美观

東方學報第30 期 h句://.tw 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 比德說一先秦儒家自然審美觀 吳忠華江永川 東方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d 心 摘要 本文以「比德說一先秦儒家自然審美觀」為研究對象,就哲學和文 學兩個角度論述比德說產生的思想背景及其修辭表述的取源;文中討論 了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孟、苟三子有關比德的重要言說內涵和倫理道 德指向。結語概述比德說對後世丈藝創作批評的深切影響及其可能引發 的利弊得失。 關鍵詞:比德、自然審美、天人合一、比興、曾點氣象、孔顏樂處、因 物日俞志、托物寄興、感物興懷、積澱 一、緒言 儒家論美,往往從主觀意識出發,視政治、社會、倫理等觀念及其對象的表現形 態為美。這是孔子「仁學」思想在審美意識的自然映現。 孔子曾提出「興於詩,立於1禮,成於樂J ( ~論語 泰伯 ) 1 的說法,並把〈 詩經》的社會功能明確概括為「興」、「觀」、「群」、「怨J ( ~論語 陽貨〉 ) 2 四個方面。認為文藝創作的特殊作用在於感發、陶冶人們的倫理道德,並使此一原 則內化成人生的自覺要求。 對此,不但要「知之」、「好之J 而且要「樂之J ( ~論語 雍也〉尸,即 以實行「仁」為最大的愉悅和滿足。原屬道德層次的善就此融昇到審美的境界。在孔 子思想、中道德境界和審美境界是渾然一體的,惟其如此,道德、境界才算真正得到最後 的完成而擁有終極意義。 「比德說」便是在此一思想下孕生的命題。「比德」為美,它是儒家關於自然審 美的基本觀點。其涵義可概括為自然美之所以為美,在於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物象可 以與人「比德J 即成為人的某種道德象徵;自然物象之美不在於事物的自然屬性, 而在於自然事物所象徵的道德意義。 自孔子以降的歷代儒者,對此送有繼承表述,並由此形成中國美學重要的一個環 節。 二、溯源 孔子身為文化集大成人物,其思想不能無所秉承,以下擬從思維形式和修辭表述 探討比德說形成的根源。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衍發 處在「百家爭鳴」氣氛中的先秦諸子,各自就其立場對當代哲學命題的回應,對 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古典哲學核心議題之一的「天人合一」觀念,即肇始於 l 毛子水《論語今註今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 77 年版,第 116 頁。 2 同上書第270 頁。 3 同上書第 84 頁。 128 比德說一先秦儒家自然審美觀 當時「天人之辯」的哲學論爭。當時幾乎每一個哲學家都對夫人關係有所論述。 4 西周時期的天命論認為,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是自然和社會的最高主宰,因而 天人關係實際上就是神與人的關係。《尚書} 洪範〉中說1惟天陰鷺下民。... • 天乃賜禹洪範九疇,拳拳倫攸敘J 。認為天帝是保佑民眾的,天帝把九類大法賜給了禹 人倫規範才就緒上軌。行為順天,天就行賞;行為逆天,天就降罰。這種天命觀認 為神人之間存在某種相遇的關係這是天人合一觀點的萌芽階段。 春秋時代,天的人格神涵義受到了懷疑,原始形態的天人關係觀點逐漸往哲學方 向演變。它基本治著兩條路線進行:一是按照人類社會關係來塑造天,然後強調人事 的禮儀法規應以此天為最高依據;二是把天視為寬廣無邊的大自然,強調立身處事必 須遵循自然規律,行止不可輕妄。鄭國大夫子產就有「天道遠,人道遍J ( {左傳》 〈昭公十八年〉尸的說法,拒斥了對天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