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知识扩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首先,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得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 其次,独尊儒术,使得中国人中的大部分智者、豪杰都将精力投注于弘扬儒学,结果中国文化呈现出精光凝聚的现象,最终,儒学越来越精致,但其衍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也越来越多,这种文化因成熟过度而走向了糜烂,走向了极度保守。闻一多先生说:(这)简直就是一潭死水。所以,中国的盛世时间一长,就要走向腐败,必得外来文明的冲击,才能获得新鲜血液,才能注入兴奋剂,重新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 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董仲舒 汉武帝 一、西 汉 初 的 黄 老 之 学(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1.结合教材P12,说出黄老之学的由来,指出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阅读材料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汉初为何实行黄老之学?结果怎样? 二、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背景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武帝时,国力增强 面临许多新问题 ①政治:王国问题 ②经济:土地兼并矛盾激化③民族:匈奴威胁 新形势呼唤新的思想理论 新儒学的形成 思想来源:以《 》为骨干,融合 、 以及 思想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 新儒学的基础是 学说 。同时,宣扬 。 强调君王施政应 。 提出王道之纲和人伦道德标准,即 。 董 公羊春秋 阴阳家 黄老之学 法家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三纲五常” 结果: 适应了汉武帝君主专制和大一统事业的需求,因而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独尊儒术: 结果: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 顾颉(jié )刚 手段:将儒学作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如 察举制的主要标准就是孝廉。 注意:1.不能认为独尊儒术就是完全录用儒生。录用或重用儒官,只是汉武帝选官的主要内容但并非是全部内容。 2.汉武帝实行的“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儒法兼施,也就是对被统治者并用安抚与镇压两手。所以,后来汉宣帝斥责太子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目的:通过加强思想控制,实现“大一统”(即:思想统治服务于政治) 1.下列关于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的基础 ②是士大夫阶层借鉴秦朝暴政之弊而对君权的制约 ③其目的是让人们服从君主,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限制君权和防止暴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有利于实现其“大一统”主张 ②从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也确立了儒学在 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③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④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形成单一的思想 模式(文化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