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论文分享.doc

三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论文分享.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论文分享

三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 朱熹对 天文学的研究 关于李约瑟所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本篇以宋代 大理学家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一.天文学研究的历程 朱熹对天文现象的思考很早就已开始。据朱熹门人黄义刚“癸丑(1193年,朱 熹63岁)以后所闻”和林夔孙“丁巳(1197年,朱熹67岁)以后所闻”,朱 熹曾回忆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 ’ 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 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 ” []可见,朱熹从小就关 心天文,直到晚年仍对此难以忘怀,并孜孜以求。 然而,朱熹在其早期的学术生涯中,并没有进行天文学的研究。朱熹早年除读 儒家经典外,“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绍 兴三十年(1160年,朱熹30岁),朱熹正式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开 始潜心于儒学,并接受李侗以“默坐澄心”于“分殊”上体认“理一”的思想。 据《朱文公文集》以及当今学者陈来先生所著《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朱熹 最早论及天文学当在乾道七年(1171年,朱熹41岁)的《答林择之》,其中 写道:“竹尺一枚,烦以夏至日依古法立表以测其日中之景,细度其长 短。”[] 测量日影的长度是古代重要的天文观测活动之一。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地上直立 一根长八尺的表竿,通过测量日影的长短来确定节气;其中日影最短时为夏至, 最长时为冬至,又都称为“日至”。与此同时,这种方法还用于确定“地中”。 《周礼?地官》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 有五寸,谓之地中。”意思是,在夏至日中午测得日影为一尺五寸的地方,此 地便是“地中”。而且,从“地中”向北,每一千里则影长增一寸;向南,每 一千里则影长减一寸。这就是《周髀算经》所谓“周髀长八尺,勾之损益寸千 里”。这一说法到南朝以后受到怀疑;唐朝的一行和南宫说通过不同地区日影 的测量,进一步予以纠正。朱熹要其弟子林择之协助测量日影,显然是要比较 不同地区日影的长短,其科学精神可见一斑。 在同年的《答蔡季通》中。朱熹写道:“历法恐亦只可略说大概规模,盖欲其 详,即须仰观俯察乃可验。今无其器,殆亦难尽究也。”[] 蔡季通,即蔡元定(1135?1198年);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西山先生; 精于天文、地理、吕律、象数,著作有《律吕新书》、《大衍详说》等;为朱 熹“四大弟子(蔡元定、黄干、刘熵、陈淳)”之首。蔡元定的年龄仅比朱熹 小5岁,并在天文学等科学上有所造诣,很受朱熹的器重。从以上所引《答蔡 季通》可知,当时朱熹正与蔡元定讨论天文历法,并且认为,研究历法必须用 科学仪器进行实际的天文观测。 淳熙元年(1174年,朱熹44岁),朱熹在《答吕子约》中写道:“日月之说, 沈存屮笔谈中说得好,日食时亦非光散,但为物掩耳。若论其实,须以终古不 易者为体,但其光气常新耳。”[]显然,朱熹在此前己研读过北宋著名科学家 沈括的《梦溪笔谈》,并对沈括的有关天文学的观点进行分析。胡道静先生认 为,在整个宋代,朱熹是最最重视沈括著作的科学价值的唯一的学者,是宋代 学者中最熟悉《梦溪笔谈》内容并能对其科学观点有所阐发的人。[] 淳熙十三年(1186年,朱熹56岁),朱熹在《答蔡季通》中写道:“《星经》 紫垣固所当先,太微、天市乃在二十八宿之中,若列于前,不知如何指其所在? 恐当云在紫垣之旁某星至某星之外,起某宿几度,尽某宿几度。又记其帝坐处 须云在某宿几度,距紫垣几度,赤道几度,距垣四面各几度,与垣外某星相直, 及记其昏见,及昏旦夜半当中之星。其垣四面之星,亦须注与垣外某星相直, 乃可易晓。……《星经》可付三哥毕其事否?甚愿早见之也。近校得《步天歌》 颇不错,其说虽浅而词甚俚,然亦初学之阶梯也。”[]可见,当时朱熹正与蔡 元定一起研究重要的天文学经典著作《星经》和以诗歌形式写成的通俗天文学 著作《步天歌》,并就如何确定天空中恒星的位置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涉及三 垣二十八宿星象体系。 同年,朱熹在《答蔡伯静》中写道:“天经之说,今日所论乃中其病,然亦未 尽。彼论之失,正坐以天形为可低昂反复耳。不知天形一定,其间随人所望固 有少不同处,而其南北高下自有定位,政使人能入于弹圆之下以望之,南极虽 高,而北极之在北方,只有更高于南极,决不至反入地下而移过南方也。但入 弹圆下者自不看见耳。盖图虽古所创,然终不似天体,孰若一大圆象,钻穴为 星,而虚其当隐之规,以为瓮口,乃设短轴于北极之外,以缀而运之,又设短 轴于南极之北,以承瓮口,遂自瓮口设四柱,小梯以入其中,而丁?梯末架空北 入,以为地平,使可仰窥而不失浑体耶? ” []在这里,朱熹设想了一种可进入 其中观看天象的庞大的浑天仪。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