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练习题.doc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练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练习题

专题一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2、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轻义”,以致商人总是被排在四民(士农工商)之末。在儒家学派看来,主要是因为商人 A.不读儒学,文化浅薄 B.忙于经商,行为粗疏 C.自由平等意识强烈对君主统治构成威胁D.行为有违 “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 3、(2010·北京模拟)右图是位于山东临淄城南的稷下学宫,约创办与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处,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齐鲁大地自古就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春秋时期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4、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礼 B.义 C.仁 D.忠 5、“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被一些学者称为“专制君主参谋集团”的学派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8、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 儒学内部的改造 B. 统治集团的斗争 C. 社会环境的变化 D. 其他学说的衰落 9、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 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 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 10、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D.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11、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称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南昌市城雕·鹅湖之会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源 B.“天理”是不是 “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C.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12、“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13、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 1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 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15、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