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子兵法第二集
第二集
壹 中老学
1 中国人的点头学
在西式作风中,常以“停止和对方的关系,表示对他强烈的不满”。
以国际关系而言,当甲国对乙国不满时,会有政治首长透过媒体作公开抨击,严重者甚至还会召回大使。
以人际关系而言,当甲对乙不满时,会当面向乙表示抗议,并要求对方解释,若解释不满意时,甚至当面宣布绝交。
对商人来说,对生意对象不满时则会立即停止进货或出货。
中国人呢?那就大大不同了!
中国人对朋友不满意时,通常不会直接表明,而是憋在肚子里,然后开始消极抵制。一直到对方完全不和你来往时,你还不知道哪里得罪人了。如果直接问他时,通常的回答是:
“你自己心里有数!”
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商人来说,可能处置的方式是这样的:
通常它会继续进货,并暗中联系其他厂商——“骑马找马”。筹码(货)到手后,买方就来个延迟付款,或在付款方式上尽量刁难,在运用“人质的策略”——货在我手上,钱也还没付,大家就玩玩看吧!
中国人如果不想和你做生意,除非双方实在搞僵了,否则不会直接拒绝你,说不定反而还会称赞道:“产品不错,应该很快就可以卖掉”(但他自己却不要)。形似赞同而实质拒绝是中国人的民族性,而最能让焦点模糊的表达方式就是“点头”。
中国人很喜欢用“点头”来回应对方。别小看“点头”这个简单动作,其中学问大矣哉!中国人的“点头”又下列四种意义:
1 “点头”代表“同意”。
2 “点头”代表“不认同”甚至“反对”。
3 “点头”代表“反讽”。
4 “点头”代表“我听到了”而已。
而一样是“点头”,究竟代表哪一种意义,这可得凭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大致说来,越老于世故的人,越让你难以解读他的“点头学”,除非你能持续不断地追踪,拜“读”下去。由于对“点头学”造诣不深,使我数度在买卖上“会错意”,更使我在一个大案子上栽了跟头。
例:有一次,我受理这一栋仁爱路的高价位房子作中介。准客户是位企业界大老板,参观房子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并且很客气地问我一些基本问题,如:房子共几平方米啦啦队,总价多少啦,产权清不清楚啦等。我一一热心地解答,并运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拼命解说、促销,而这位大老板也不表示意见,只是不断地“点头”。等我滔滔不绝地将问题解说完毕后,他又继续问我车位啦,住户社会阶层啦,附近公共设施啦等等,我心里的直觉反应是:“对方会不断地问问题,而且不断地”点头“,一定是准买主。”
心里越想就越高兴,招呼也就越殷勤,对方看来也似乎很满意的样子,不断地称赞我的应对很得体,解释得很清楚,眼看着可能就要开始谈价钱了。谈价!我最拿手,肯定可以让房子在短时间成交。结果这位大老板对我说:“这房子很好,应该可以很快买掉,这附近地区有没有面积差不多,但门面更气派些的房子?”
我一时还会意不过来,马上说:“这户就很气派了呀!”
说完双继续呱呱地拼命解说、促销,而这位大老板也不再多说,仍然只是带着微笑并不断“点头”。临走时,他一直赞许我这年轻人很积极,以后一定不得了,至于房子,他要“研究”看看。
由于在行销过程中,对方始终带着微笑直“点头”,使我一直认为“他会买”,于是便把心力与时间放在这客户身上,一直追踪。
我每天打电话,希望能直接和对方取得联系,但由于对方是大老板,电话总是被秘书挡驾,但我不死心,直到两个礼拜后,终于联络上了。这位大老板笑着对我说:“年轻人,你很积极,是不是可以请你再帮我留意一下其他的房子,要”气派“些的。“
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客户根本不中意这栋房子。
事后我自己检讨,原来我是迷思于中国人的“点头学“了,就是因为对方”点头“,让我误以为点头就是先赞同,使自己判断错误,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去追踪,结果却一无所获。
从“点头学”的角度来看,要了解中国人,尤其老于世故的中国人,光看表面是不行的,当对方不发一言,而只是一味地“点头”的时候,切记!切记!别误入了“点头学”的迷思之中。
2 中国人的关系学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中国人以农立国,除非战争或饥荒,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否则中国人不轻易远离家园,就算离开了故乡,终有一天,还是要落叶归根---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家乡!
由于这种农民性格,多数中国人一生中都只生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一旦在外地碰到同乡,就会感觉特别亲切。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并逐渐普遍存在,变成各式各样的“圈圈”,大圈圈中有小圈圈,小圈圈中还有小圈圈,圈圈越小,关系愈密切。在任何团体里,无论是公、民营组织,只要是成分愈接近我族类就愈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表现在生意场合中,则是“攀亲找故“,无形中降低了不少”敌我意识的矛盾“。这点,行销人不能有所不知。
下面就是个利用“乡亲“关系杀价成功的例子:
例:我有个朋友卖专业录影带的,有一天他接到这样一通电话:“请问是不是**公司,你们的**录影带怎么卖?“
由于对方操着台湾口音的国语,因此,卖方很习惯地改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