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题(人教版必修二).doc
必修二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 )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C.鲁国按亩收税 D.商鞅变法
2.下列为牛耕推广提供可能的一项革新技术是( )
A.铁铧犁的发明 B.牛鼻环的使用
C.犁壁的安装 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
3.下列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有①重农政策②兴修水利③轻徭薄赋④编写农书指导生产( )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南宋时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特点是( )
A.精耕细作技术在南方更为发达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C.唐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5.历代统治者重视并维护小农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维护社会安定 D.维护自身的统治
6.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
A.产品供国内、国外消费的需要
B.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D.冶炼分为冶铜、冶铁、炼钢等
7.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商企业
8.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 )
A.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B.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制瓷业的兴盛
9.民营手工业不同于官营手工业的表现有①规模小②产品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③价格比较准确地反映市场规律④与商业联系比较松散(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非常精美,其主要原因是①有优秀的工匠②控制的原料最好③生产不计成本④市场竞争的需要(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
A.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B.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进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2.下列各项阻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是①商人重利轻别离②商业官府控制③日中为市的规定④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3.“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说明山西商人( )
A.人数很多 B.具有麻雀的特性
C.活动范围广 D.聪明、灵活
14.票号的出现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商政策 B.自然经济瓦解
C.封建统治者对金融管理的放松 D.城镇商业的繁荣
15.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 )
“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左图是汉代代田法模型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16.唐朝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
A.对外交流繁荣 B.农业生产发达
C.泉州口岸开放 D.西域都护设置
17.泉州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海外贸易港口是在( )
A.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8.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是 ①开始时以经营盐业致富②经营范围或业务比较广泛③都涉足金融领域④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③“遍地徽商”④杭州“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