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1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易错起源)-2018年高考生物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

专题1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易错起源)-2018年高考生物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2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易错起源)-2018年高考生物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解析版)

1. 2.(2017年江苏卷,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来源:学科网ZXXK]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结构①是线粒体,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③是突触前膜,当其兴奋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是胞吐,C错误;结构④是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是由Na+大量内流引起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来源:Z。xx。k.Com] 3.(2017年海南卷,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正确。 易错起源1、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 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3)兴奋 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1)反射弧(如图)[来源:学科网ZXXK] ①反射弧的五部分组成: A感受器→B传入神经→D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F效应器 ②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有C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2)完成反射的基本条件 ①有适宜的刺激;②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把握兴奋产生的机制与传导特点 (1)ab段,神经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是由K+跨膜运输导致的。 (2)bc段,神经细胞受刺激时(b点),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的电位出现反转,表现为外负内正,原因主要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 (3)cd段,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通道开放,K+外流导致的。[来源:Zxxk.Com] (4)d点以后,恢复为静息电位。 (5)传导形式与特点: 3.图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理 (1)传递过程: (2)特点:①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神经递质 (3)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使该神经元的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不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逆转变化。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提示】 酸梅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神经中枢。 2.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提示】 只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才可完成反射活动。 3.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提示】 与静息电位时相比,动作电位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