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16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解析版).doc

专题16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6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解析版)

【构建知识体系】 【细化考纲预测】 考纲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突出考查儒、道、法、墨四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的背景、过得及评价,同时兼顾太学的性质与意义。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着重考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历史影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考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甑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1、注意把握孔子思想的精髓,特别是“和谐”思想,以及“克己复礼”与“仁”的内涵及联系 2、要从整体上理解支撑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复习备考时应进一步向后延展,联系儒学演变,特别应明确: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 3、儒学在不同阶段发展的内容,命题形式多以文字材料创设新情景。准确掌握所学知识,熟练运用文字材料试题的解题技巧是得分关键,也是大家备考的侧重方向。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发展历程及外传意义。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着重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成就、代表人物及时代特点。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重点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要文学成就及其特点(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突出考查秦汉至明代中国古代地方戏曲的演变、清代京剧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本专题命题切入点,书法、绘画、文学、艺术等均有涉及,形式以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为主,能力要求以准确识记基础主干知识,熟练掌握运用、提炼材料信息为主,近几年高考对该专题的考查力度不大,大家了解基本知识足以应考。 【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来源:学科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 【名师点睛】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中书省和尚书省是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封建专制,基本废除了三省制度。学#科网 02.《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 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 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 【答案】B 01.《两汉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表明 A. 儒学统治地位的已确立 B. 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 C. 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 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说明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儒学统治地位的已确立的信息,排除A;材料无关汉代社会秩序,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儒学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关系,排除D 02.公孙弘擅长“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被汉武帝欣赏重用,成为史上第一位封侯拜相的儒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公孙弘最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传统 C. 武帝时期儒学定于一尊成为士人晋升之阶 D. 汉武帝宏图大略不拘一格选才 【答案】C 【解析】A选项错误,最早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