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表格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表格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表格教学设计

附件3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名称: 高中语文 授课班级: 高二 设 计 者: 覃乐 所在学校: 钦州市大寺中学 地址邮编: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前进路131号 535028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297304882@ 设计时间: 2016年9月20日 连页式模板: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夜归鹿门歌(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高二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覃乐 所属学校 钦州市大寺中学 依据标准 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的教学要求: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怀志趣 学生阅读品鉴,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 借助诗歌解读,积累诗歌鉴赏的一些基本方法 采用诗歌鉴赏模式规范,引导学生借鉴完成。 课前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通过朗诵、查阅材料、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自主阅读,梳理诗歌大意;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先根据学案自主阅读、探究;推荐学生阅读王维的《归嵩山作》《山居秋暝》,等诗篇。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目 标层次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导入 B\F PPT 激趣 A 引出学习的内容 2分钟 自己 制作 2 识记 E\G PPT 积累 B\C 解决学生预习内容 3分钟 自己 制作 3 理解 E\G PPT 归纳 理解 D 两幅生活场景表现出来的诗人志趣情怀 12分钟 自己 制作 4 品味 C PPT 品读重要字词体会感情 C 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13分钟 自己 制作 5 拓展 H\I PPT 借助事例,知识迁移 F 理解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15分钟 自己 制作、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1.鉴赏思路: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3)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普通教室,有电脑,有播放视频的软件且能播放得出声音。 ■普通教室 □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他:(填写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 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迎来了全盛时期。豪放飘逸,沉郁顿挫,通俗晓畅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深受世人关注。今天,我们走进孟浩然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他那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他那隐逸自得之志趣 探究 文本 问题1.阅读诗作,看看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2.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3.两个生活场景有何不 同?在这两幅画面中,作者是喜欢哪种画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分别表达怎样的情感? 4.语言品味: “渔梁渡头争渡喧” “惟有幽人自来去” 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思考划分层次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相关的诗句,各小组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背诵诗歌 逐个答案显示,有利于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 通过 通过理解,加强记忆,提高背诵效率。 学生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 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