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机最基本结构课件.ppt
CT机基本结构 和工作原理
医疗器械工程:黄超
几种类型的CT机
几种常见的CT图像
计算断层摄影(CT)诊断
计算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应用到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它使传统的x线诊断技术进入了计算机处理、电视图像显示的新时代。因此ct发明者hounsfield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
1971年第一台ct制成,仅应用于颅脑检查,效果良好。1974年制成全身ct,检查扩大到胸、腹、脊柱及四肢。ct显示横断图像,避免重叠;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方法简便、迅速、无创伤、无痛苦、无危险。所以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一、CT机的基本结构
ct机扫描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不同数目的控测器组成,用来收集信息。x线束对所选择的层面进行扫描,其强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和衰减。探测器将收集到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 converter)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储存和处理,从而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ct值(ct number),并排列成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这些数字可储存于硬磁盘(hard disk)、软磁盘(floppy)和磁带(magnetic tape,mt)中,也可用打印机印用。数字矩阵经数/模(d/a)转换器在监视器上转为图像,即为该层的横断图像。图像可用多幅照相机摄于胶片上,供读片、存档和会诊用。
包括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
与记录系统和中央控制台
二、CT机的工作原理
三、CT机的发展和类型
ct机按其适用范围分为头颅ct机和全身ct机。ct机的发展常用代(generation)来表示。
第一代ct机采取旋转/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 mode)进行扫描和收集信息。首先x线管和相对应的探测器作第一次同步平行移动。然后,环绕患者旋转1度并准备第二次扫描。周而复始,直到在180度范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因而每扫一层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第二代ct机是在第一代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x线束改为扇形,探测器增多至30个,扩大了扫描范围,增多了采集的数据。因此,旋转角度由1o增至23o,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患者生理运动所引起的伪影(artifact)
第三代ct机的主要特点是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并与相对的x线管只作旋转运动(rotate/rotate mode)。因此,能收集较多的数据,扫描时间在5s以内,使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代ct机的特点是控测器进一步增加,高达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而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rotate/stationary mode)。它和第三代机的扫描切层都薄,扫描速度都快,图像质量都高。
第五代ct特点是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因而解决了心脏扫描。其中主要结构是一个电子枪,所产生的电子束(electron beam)射向一个环形钨靶,环形排列的探测器收集信息。
谢谢观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电项目风机基础施工工程招标文件.doc
-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新初一分班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小学教师中级水平能力测试题——2024年整理.pdf VIP
- 专题01+短文首字母填空(名校模拟+地区真题)-冲刺2025年中考英语必考题型.pdf VIP
- 计算机视觉原理与实践--课件-04--图像分类.pptx VIP
- 24J306:窗井、设备吊装口、排水沟、集水坑.docx VIP
- TCNEA-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求.pdf VIP
- 《JTT95-1994-海船航海图书资料配备要求》.pdf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学设计教案.doc VIP
- 中国百年工运史知识题库(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